鲜卑:xiān bēi 基本解释:[匈奴serbi] 本指一种兽,古代鲜卑人崇拜它,因而把它用作部族(部落)的名称,居住在今东北、内蒙古一带●详细解释:1.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游牧部落 东胡 族的一支。 秦 汉 时曾居于 辽 东,附于 匈奴 。 东汉 时 北匈奴 西迁后进入 匈奴 故地,势力渐盛。 汉桓帝 时 鲜卑 首领已建立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统领。三世纪中叶,联合体瓦解,附属 汉 魏 。至 晋 初分为数部,其中以 慕容 、 拓跋 二氏为最著。 拓跋氏 建国号 魏 ,史称 北魏 ,后分裂成 东魏 和 西魏 ,又演为 北齐 、 北周 。内迁的 鲜卑 人因逐渐从事农业, 隋 唐 后渐被 汉 民族同化。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十九》。2. 古 鲜卑 族衣带钩名。一说,腰中大带。《楚辞·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卑只。” 王逸 注:“鲜卑,袞带头也。”3. 指 俄罗斯 西伯利亚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而 普式庚 诗多讽喻,人即借而挤之,将流 鲜卑 。”★◎ 鲜卑 Xiānbēi[匈奴serbi] 本指一种兽,古代鲜卑人崇拜它,因而把它用作部族(部落)的名称,居住在今东北、内蒙古一带★山名。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之西,当地人称为「蒙格」。鲜卑族名即因此山而得名。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族。分布在西喇木伦河、洮儿河间,因鲜卑山而得名。汉代时被匈奴打败,分鲜卑、匈奴二支,匈奴亡后,渐移居匈奴故地。晋时为五胡之一,燕国慕容氏、凉国秃发氏、秦国乞伏氏及魏国拓跋氏,皆鲜卑族。今为通古斯系。复姓。如元有滦州节度使鲜卑仲吉。
1、公孙瓒在士兵的欢呼声中傲然回城,今天他无疑是最出彩的,第一个身先士卒地冲入敌阵,斩杀了两员敌酋,只差一点就擒杀了鲜卑首领檀石槐。
2、檀石槐死后,鲜卑诸大人遂世相传袭。
3、鲜卑族为东胡系民族,世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因此为族名。
4、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6、太康六年(285年),部族内部的人诛杀慕容耐,迎立?为鲜卑单于。
7、据考证,源姓始于北魏秃发鲜卑源贺,是鲜卑的后裔。
8、国仇家恨,鲜卑人我定要尽数灭绝!
9、时鲜卑侵逼,自彭城以南,民皆保聚,山阳、淮阴诸戍,并不复立。
10、吐谷浑人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
11、他祖父叱干?强,后来也当了鲜卑族部落首领。乃奔于叱干部。
12、辽东太守庞本以私憾杀东夷校尉李臻,附塞鲜卑素连、木津等托为臻报仇,实欲因而为乱,遂攻陷诸县,杀掠士庶。
13、护乌桓校尉所属的上谷宁城(今河北省宣化市西北,或云万全县)为重要胡市,并修筑南北两部质馆,收留乌桓与鲜卑人质,以保证互市的正常进行。
14、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15、《后汉书?应劭传》:“鲜卑越溢,多为不法。
16、北部鲜卑并遣使贡款。
17、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以为号。
18、鲜卑人,本姓匹娄,简改称娄。本姓张,书伟是艺名也是本名。
19、顷之,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镇朔方。
20、鲜卑复姓”有北魏的国姓拓跋(后改元姓)、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慕容等。
21、历史上,契丹则是源自东胡支系鲜卑,鲜卑中有一个字文部,契丹就是这个宇文部的分支之一。
22、《旧唐书?音乐志二》:“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北周隋世,与西凉乐杂奏。
23、相传最早实名鲜卑,曾建无终国于屠何(徒河)城(今辽宁锦西西北)在燕赵之北,为燕之劲敌。
24、帝俊氏,青阳氏东山再起,九黎逐渐分出阳夷,皋夷,洛夷,风夷,于夷,方夷,玄夷,畎quǎn夷,白夷,赤夷,黄夷,蓝夷,淮夷,徐夷等部族,而东北九夷出现了最早的高丽族,鲜卑祖先天鄙族。
25、柔然系东胡苗裔,与鲜卑同源。
26、别部的乌桓、鲜卑,《后汉书》中乌桓、鲜卑传都说他们因住乌桓山、鲜卑山得名。
27、这一是由于拓跋鲜卑母系氏族遗风在思想方面的残存影响,二是部落时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有一定影响,三是由于国家的一些政策对妇女的地位给予了法律、制度上的保障。
28、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鲜卑平民不畜牧不耕作,三分之二是游手浮食人。
29、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30、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个时候归附与刘勃勃的,已经不在是保留着当初纯正的血统的匈奴了,甚至连“胡父鲜卑母”的铁弗部都算不上,只是“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的民族杂烩而已———这个称呼或者略带感情色彩,不过暂时我找不到更好的比喻了———,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刘勃勃的夏国被称呼为胡夏国。
31、河陇士人与鲜卑族文化转型
32、388年-400年、409年-412年在位,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弟。虽然,天下事皆天下人为之,非仁弟之望而谁望耶?
33、车姓主源两支,一支为车丞相的后裔,一支为鲜卑后裔。
34、时,匈奴、氐、鲜卑等少数民族曾在这里建立过政权,因此关中地区更成为各族人民交错居住区。
35、试论慕容鲜卑崛起辽西
36、永嘉初,?自称鲜卑大单于。
37、《后汉书?鲜卑传》:“及南单于附汉,北虏孤弱,二十五年,鲜卑始通驿使。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
38、客观地讲,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历史、对鲜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将北魏的民族融合进程推向了历史的新高潮。
39、(1188--1244),鲜卑族,滦州万石山人(今唐山古冶区卑家店)。
40、述延讨拥有两万余落的鲜卑莫侯部于苑川(今甘肃兰州榆中),后迁于土地肥沃的苑川,为“龙马之沃土”。
41、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