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基本解释:(1)[paradox;aself-contradictory;bemutuallyconflicting]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明显的自相矛盾(2)[inconsequence]∶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随着他越来越自相矛盾,斯特恩的文雅的、流畅的文风就消失了●详细解释:1.《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魏书·儒林传·李业兴》:“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经之甚也!”《红楼梦》第一回:“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九:“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2.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1)[paradox;aself-contradictory;bemutuallyconflicting]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明显的自相矛盾(2)[inconsequence]∶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随着他越来越自相矛盾,斯特恩的文雅的、流畅的文风就消失了★5造句自相矛盾矛,古兵器名,柄长而有尖刀,属攻敌之器。盾,古兵器名,作战时防护身体,属抵御兵刃之武器。拿矛和盾互相攻击。比喻言论、动作或行为互相抵触古例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近义词漏洞百出反义词言行一致、自圆其说造句你之前才说这个水果既营养又好吃,现在又叫我们不要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语本《韩非子.难势》。【造句】他的说法老是自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目录★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十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10.《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既称因贫卖子,何得又有原银三两存于十六年之久?种种不情,自相矛盾。」★09.《红楼梦.第一回》:「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08.《三侠五义.第一一六回》:「小弟若不出水寨,少时如何进水寨呢?岂不自相矛盾麽?」★07.《明史.卷一九二.安磐列传》:「夫孝宗既不得考,恭穆又不得入,是无考也。世岂有无考之太庙哉。此其说之自相矛盾者也。」★06.《元史.卷七二.祭祀志一》:「《礼经》出于秦火之后,残阙脱漏,所存无几。至汉,诸儒各执所见。后人所宗,惟郑康成、王子痈,而二家自相矛盾。」★05.《宋史.卷一三一.乐志六》:「于是命李照改定雅乐,比朴下三律。照以纵黍累尺,虽律应古乐,而所造锺磬,才中太簇,乐与器自相矛盾。」★04.《朱子语类.卷八七.礼四.小戴礼》:「礼家之说,大抵自相矛盾。」★03.《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衮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02.《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李业兴》:「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录梁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01.《梁书.卷四三.韦粲列传》:「前诸将之议,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异,锋镝便有所归。」★释义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典出《韩非子.难一》。典源◎1《韩非子.难一》楚1>人有鬻2>楯3>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4>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5>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1)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2)鬻:音ㄩˋ,卖。(3)楯:音ㄕㄨㄣˇ,通「盾」。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保护自己的兵器。(4)陷:指刺入。(5)弗能应:无法回答。(6)两誉:尧、舜两人同时都得到最高的赞美。◎2《韩非子.难势》客曰:「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典故说明矛是攻击的兵器,而盾是用来防御兵器攻击的器具。在《韩非子.难一》中,举了一个故事说:有个楚国人在市集上卖矛和盾。刚开始时先是夸赞他的盾说:「我这面盾非常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刺不破它。」过了一会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这只矛是最锋利的,没有什麽东西是它不能刺破的。」这时,有人紧接着问说:「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结果会是怎样呢?」这一问,让卖矛与盾的人无言以对。典源又见《韩非子.难势》。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自相矛盾」,用来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书证
1、九这一次也是,一些情节很相似:零星的暴力,语无伦次的怒吼和数不尽的自相矛盾。
2、但是重提斯普特尼克几乎与“友好竞争”自相矛盾。
3、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
4、九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其爱国热情亦步亦趋地跟随着美国模式。
5、自相矛盾的说法
6、Scott提出多达10类共75条心理健康标准:(1)一般的适应能力: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地改变行为的能力;(2)自我满足的能力:生殖欲(获得性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4)智慧能力: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理解;(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6)创造性: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7)自主性: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8)完全成熟: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平衡,成熟的而不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有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9)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充满解决问题的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率直。
7、一百六权力切割的原则就是,宁可切得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要全面统一,高度集中。
8、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9、这不与追随天赐之福自相矛盾吗?
10、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
11、花是多么自相矛盾!
12、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受过专门的训练,对那些特别飘逸的人总会有种特别的反应。但是,她们现在却被这些自相矛盾的信号冲突折磨的死去活来。
13、他的一生是他的观点的合理的结果,而我的一生却自相矛盾,令人鄙视。
14、你这种自相矛盾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漏洞百出,不靠谱。
15、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自相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16、这些似乎是不切实际或自相矛盾的选择,但请先容我讲完
17、二百三你的思想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18、今天我们学了自相矛盾这一则寓言讲的是楚国有个人卖盾和矛。
19、然而我们的政策已经授权伊斯兰激进组织揭露美国对民主说一套做一套的自相矛盾的政策。
20、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21、具体的成语包括:夸父逐日、杯弓蛇影、半途而废、孔融让梨、打草惊蛇、对牛弹琴、狐假虎威、画龙点睛、惊弓之鸟、精卫填海、井底之蛙、女娲补天、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南辕北辙、黔驴技穷、塞翁失马、守株待兔、天衣无缝、熟能生巧、螳螂捕蝉、亡羊补牢、结草衔环、楚人过河、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返老还童、夜郎自大、愚公移山、鹬蚌相争、杞人忧天、磨杵成针、千里送鹅毛、相敬如宾、自相矛盾、开卷有益、买椟还珠等。
22、这种奇怪的自相矛盾并非偶然。这种情况不仅到处可以见到,而且世界通史家的论著从头到尾都是由这一系列矛盾构成的。
23、一切由心做,所谓因果可说是自相矛盾。
24、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
25、诸说之自相矛盾者,亦为条列而厘订之。
26、说话自相矛盾、蛊惑人心、迷乱朝纲,这是国家祸起萧墙的源头,而且对祖上不孝,罪莫大焉!
27、说话做事要谨慎小心,千万不可自相矛盾,以免授人以柄。
28、怎么这个人说话自相矛盾?
29、小明家卖着水果刀和扫把柄,他爸爸说这把刀什么都能劈断,可是他爸爸又说这扫把柄什么刀也劈不断,他说的话真是自相矛盾啊!
30、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31、这样列出的式子是多余的,但这些式子必须是不自相矛盾的
32、乔布斯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他从禅宗寻求宁静,却又强势逼人。
33、有人的言语或行动前后正好相反,可以说他"自相矛盾"。哲学上用"矛盾"来指互相依附又互相对立的两个因素。
34、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蔡伯喈行孝的困境正说明封建社会的所谓“孝”实际上是皇权绝对支配下“忠”的附属品,从而揭示了作者文化心理结构与现实的冲突。
35、管理者常常做出两个老生常谈且自相矛盾的假设:第一种假设是:善恶之间泾渭分明,而管理者的工作是把害群之马揪出去。
36、上头一会答应解决水荒,一会又说这是地方自己的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7、他们俩都来自北方,深受京城文化的薰陶,潜移默化,京剧艺术于是成为了日后胡金铨电影风格的基础,而帝都宫廓的华丽与颓萎天桥庶民的生趣与鄙俗,又为李翰祥的作品提供了丰盈充沛的创作养份。摘要尽管《经典的黄昏与庶民的戏谑》中也有一些正确的说法,但从总的情况看,却存在着诸多背离学理的地方或以偏概全,或自相矛盾,或不符事实,或证据不足,或任性发挥,或随意指摘,或强词夺理。
38、《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39、如果圣经是错的,而它又告诉我们它是无误的,这就自相矛盾了。
40、不相称自相矛盾的情况或性质
41、写论文最怕观点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42、这些自相矛盾的话如果没有付诸实施,只能当作夸夸其谈的耳边风。
43、记得恐惧经常是完美主义后的伏兵。面对你的恐惧同时允许你自己成为人的权利能够,自相矛盾地,令你成为一个更快乐又更有生产力的人。
44、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45、他讲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
46、中国税,让我欢喜让我忧,自相矛盾。
47、这一次也是,一些情节很相似:零星的暴力,语无伦次的怒吼和数不尽的自相矛盾。
48、这会儿你听见了我如何自相矛盾了吧。
49、因为自己的幸福虽然是一个所有人(由于其本性的冲动)都具有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却永远不能被视为义务而不自相矛盾。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已经自动想要的东西,就不属于义务的概念;因为义务是强制具有一个不乐意采纳的目的。所以,说人有义务全力促成其自己的幸福,是自相矛盾的。康德
50、我想你会喜欢那屏风的,亚利克斯。你真是个自相矛盾的家伙。
51、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
52、别以为我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不过是我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情的结果罢了。
53、现代露营装备变得一年比一年更讲究,这对那些厌世嫉俗者来说是一件有趣的自相矛盾的事情。
54、万岁爷,就衣服与容貌而论,您倒毫无问题,并不至于自相矛盾。
55、许多外国企业通过合资关系进入了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地域辽阔、充满希望的市场,却被杂乱无章、自相矛盾的规定弄得糊里糊涂,可它们也只能徒叹奈何。
56、这和我国古代那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何其相似,严然一个“盗版货色”。
57、老师也教我们说话不要自相矛盾。
58、前扁办主任陈淞山所言,在蔡英文自相矛盾的说法下,根本看不到和平发展的橄榄枝,只闻到浓浓硝烟味,诚非虚言。
59、他讲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
60、这样列出的式子是多余的,但这些式子必须是不自相矛盾的。
61、当今西方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为什么不反对独立战争?为什么不反对斯巴达克斯起义?这种态度是自相矛盾的。显然,他们反对的显然不是暴力本身,而是专门针对社会主义的。特里·伊格尔顿
62、你的论点根本自相矛盾,如何说服他人?
63、她觉察到他的论点有几处略微有些自相矛盾。
64、尽管这一赔案还没有定论,但已在社会各界展开大讨论:无照承保、出险又因无照拒赔前后自相矛盾,无照出险拒赔仍收保费、计入保险期限不合情理。
65、你说你八点到,可已经九点了,你还没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