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居:zájū 基本解释:[twoormorenationalitieslivetogether]指若干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满汉杂居●详细解释:1.谓交错配合而居。《易·繫辞下》:“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孔颖达疏:“刚柔二爻相杂而居。”2.混杂而处。《礼记·礼运》:“以衰裳入朝,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孙希旦集解:“大夫强则陪臣尊,故朝廷之臣与之相杂而处,而齐同齿列也。”唐元稹《蛒蜂》诗之三:“兰蕙本同畹,蜂虵亦杂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卿意良佳。然僕辈杂居,实所不便,容旋里后,当舆聘之。”3.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聚居在一处。《后汉书·南蛮传》:“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新唐书·沙陀传》:“始,突厥东西部分治乌孙故地,与处月、处蜜杂居。”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儋州则又结茅与黎人杂居,亦随地营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各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杂居zájū[twoormorenationalitieslivetogether]指若干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满汉杂居★种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聚居在一起。【造句】古代君王为使蛮族汉化,大多采行汉、夷杂居的政策。★种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同居一处。《魏书.卷六○.韩麒麟传》:「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文选.陆机.五等论》:「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
1、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探讨了政府主导型散杂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机制。
2、五趣杂居地:为欲界的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有情杂居之所。
3、仰惟太祖道武皇帝创基拨乱,日不暇给,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
4、歌乐山巅有雪顶寺,无僧住持,为公教眷属所杂居。
5、古代大臣有因为不廉洁而被罢免的,不说他不廉洁,而是说“?簋不饰”;有犯了污秽淫乱,男女杂居罪行的,不说他淫秽,而是说他“帷薄不修”;有因为软弱无能,不能胜任职责而被免职的,不说他软弱无能,而说他“下官不职”。
6、依据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对新时期我国彝汉杂居区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
7、轨听信谗言,不知是计,便向羽父问计,羽父说:“如要免祸,就得先下手,我已为世子定计:主公每年冬月必亲到城外拜祭钟巫的庙,祭时必住在?大夫家,现在正是机会,我预先派遣勇士,充作仆人,杂居左右,等他睡熟把他刺死,将来就把这杀君的罪,归于?大夫。
8、每次我想到那些高贵而又有权势的高精灵们,现在不得不和我们一样,和人类混杂居住,我就偷笑。
9、这是语言和方言中的“借词”现象,由于村人现在的生活区域,原先通行的可能是黎语,后来受其它方言,如临高话和海南话的影响,才逐渐形成现在听到的村话,是黎汉长期杂居的结果。
10、青岛市区内居民多杂居,亦有初三“送年”者。
11、出处: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12、不迪村为典型的哈尼族聚居地,无其他民族杂居。
13、那是因为木精灵们总是喜欢美好的群居生活,而且不介意和别的种族杂居。
14、宋?苏轼《却鼠刀铭》:“昼出??,相视睢盱;舞于端门,与主杂居。
15、晋陆机《五等论》:“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
16、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移民以及朝代更迭等原因,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形式成了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17、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鸯者①,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②,虽虎狼雕鹗之类③,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④;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⑤。
18、沪上为万国五方杂居之地,邪?魔民所在皆是。
19、《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虽云盘费较廉省,财务易通融,岂足以抵当此亏累耶?
20、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多民族杂居地区也是多种民族文化的“杂居”地区。
21、钦州湾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多类型的民宅与村落。
22、唐初,僚人与乌蛮、白蛮和蛮等交错杂居。
23、实践中,江西省直部门对口支援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显著成绩也证实了这种内在逻辑联系。
24、1177年(大定十七年),金世宗将西北路契丹人迁到上京、济、利等路时对唐括安礼又明云:“伸与女直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也”。
25、六朝时建康南五里秦淮河两岸有山冈,其间平地,为吏民杂居之所,江东称山陇之间为“干”,故名。
26、当时,兵民杂居,有兵扰民之乱。
27、无有饥寒老病生死轮回之苦,也没有五趣杂居之浊恶不净。
28、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
29、然而当前民族杂居地区村民在村民自治中还存在一些政治心理缺失,如依赖思想较强、缺乏整体观念和危机意识等。
30、境内的濮人、越人、僚人杂居通婚,成为部落领袖,后采演变为隋唐时期的东、南、西三谢蛮。
31、不过,由于秦与大戎少数民族杂居习染,民俗强悍,加之国家祟尚法治,因而表现在书风上便少温柔敦厚之旨而多尚武杀伐之气,这从《秦公簋》中已显露端倪。
32、我们的这些城市成了独身男女的城市,年轻夫妇的城市,成了退休老人和穷人的城市,成了说多种语言、肤色不同的人杂居的城市。
33、在历史上,永登汉族与当地的藏、蒙、满、回等少数民族长期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与文化。
34、春秋时为羌族和戎族杂居地。
35、龙门古镇孙姓为大姓,也杂居诸家小姓。
36、《?史?番禺海獠》:“番禺有海獠杂居……旦辄会食,不置匕箸,
37、卷30《韩传》记载马韩在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时说:“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其北方近郡诸国差晓礼俗,其远处直如囚徒奴婢相聚。
38、省城怀圣寺番塔创自唐朝,轮?十六丈,而宋余靖亦言,粤台之下,胡贾杂居,特不能定其来自何国。
39、本文以甘肃省永登县柳树乡复兴村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对文化变迁、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多维综合视角探讨了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文化变迁问题。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