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

爱造句 1年前 (2024-05-07) 经典造句 53 0

休戚与共:xiūqīyǔgòng基本解释:[sharewealandwoe;standtogetherthroughthickandthin]彼此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详细解释: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明史·瞿式耜传》:“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王闿运《陈夷务疏》:“羣臣吏民上书言事者无虑万数,虽得失不同,要必有休戚与共之谊。”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休戚与共xiūqī-yǔgòng[sharewealandwoe;standtogetherthroughthickandthin]彼此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4造句出处晋书王导传:「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故事王导说:「我和元规喜乐和哀苦都是共同承受的,荒谬没有根据的话,应该到了治者这一关就不会在传下去了。」解释喻彼此祸福与共,相互关联。词义近义词同甘共苦、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反义词各自为政造句他们两家是世交,多少年来休戚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休戚,幸福与患难。休戚与共指彼此之间的福与祸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造句】长官与部属间休戚与共,利害一致。休戚与共目录★彼此关系密切,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明史.卷二八○.瞿式耜传》:「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04.清.张烈《读易日钞.卷四.蹇卦》:「柔顺中正,有精忠尽节之心也。正应在上,方陷险中,君臣之义,休戚与共,故涉危冒险,蹇而又蹇,以求济之,而非以其身之故也。」★03.明.沈守正〈与柴延喜书〉:「奉世来游讲下,便有休戚与共之谊,纵竭躬碎心,以谋其不逮。」★02.《明史.卷二八○.瞿式耜列传》:「式耜身在外,政有阙,必疏谏,尝曰:『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王为褒纳。」★01.明.任袁萃〈上首辅书〉:「今公卿辅弼之臣,受主上之禄不为不厚,担主上之爵不为不高,蒙主上之恩遇,不为不渥。休戚与共,绳纠是资。」★释义彼此关系密切,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形容彼此同甘共苦。语本《国语.周语下》。△「休戚相关」典源《国语.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1>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2>,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且夫立无跛3>,正也;视无还4>,端也;听无耸5>,成也;言无远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为晋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10>!」(1)周:孙周(公元前586~前558),晋襄公之曾孙,孙谈之子,即晋悼公。栾书等弑厉公,迎之于周。公立,修功业,施德惠,多次与楚国争夺郑,而楚国不敢与之相争。使魏绦和戎,戎人亲附。十四年,使六卿会合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泾至棫林,因将帅不和而退。后晋国复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2)戚:通「戚」,悲哀、忧伤。(3)立无跛:站时双腿并直不偏倚。跛,音ㄅ|ˋ,偏任、偏倚。(4)视无还:视时不会左顾右盼。还,音ㄏㄨㄢˊ,反复,指眼珠反复转动。(5)听无耸:听时不竖起耳朵。(6)言无远:言谈只论切近之事,不骛远。(7)明令德:通晓善良的品德。(8)相:音ㄒ|ㄤˋ,辅佐、帮助。(9)休:喜悦、快乐。(10)非国何取:指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典故说明《国语.周语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因为受到在位的晋厉公排挤,而避难到周王室,担任单襄公的家臣。他当时虽然年纪轻,但却为人忠厚,做事合于义理,即使远走他乡,对于晋国的一切仍然非常关心。听到晋国有不好的消息,总是跟着感到悲伤;而听到晋国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会跟着感到高兴。单襄公看得出来孙周是个才德兼备的青年,前途光明无限,因此在病重的时候,叮咛儿子单顷公说:「要好好善待晋国的公子,因为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却非常关心晋国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觉与晋国的荣辱安危互相关联。现在的晋厉公是个昏君,将来孙周一定会回国去接任国君,继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后来,晋国发生叛乱,厉公被杀,孙周果然被迎回晋国,即位为晋悼公。后来「休戚与共」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的原文「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书证

1、在处理和邻国的关系上,仁政的原则就是体察邻国的国情,顺应邻国的民心:他主张施行仁政应该体察老百姓的疾苦,为政者应该和老百姓休戚与共,做到忧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2、它们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对单个的用户,对整个社会也是,因为它们通过分享与合作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团结和休戚与共。

3、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亚非国家要坚持安危与共、守望相助,把握机遇、共迎挑战,继续做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如兄弟,肝胆相照,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关系。

5、尤要者,政府在可能范围内为之解除困难,予以便利,同时晓以五族一家及国家至上之大义,俾了然于中央之宽大为怀及民族之休戚与共,庶乎情感既和,祚虞尽释,而后新的关系始可以次建立。

6、他们和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如兄弟,肝胆相照,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关系。

8、与一切有着人类面孔的事情休戚与共?

9、我们应该紧密团结,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10、当你坐下观看节目时,你沉浸在其中,在半小时或一小时中和它休戚与共。

11、他们证明了在家庭中真正意义上的休戚与共,和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对他们也有相应责任。

12、中航装饰深知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技术的进步相互依托、休戚与共。

13、温家宝最后说,中巴是全天候的战略伙伴,是休戚与共的好兄弟。

14、我们这里唯一的黑人家庭,但我们与我们的街道、我们的社区休戚与共。

15、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贬谪期间不仅没有与世隔绝,相反仍很关心世事,尤其与普通民众休戚与共,显露出博大仁爱的胸怀。

16、凡有杜伏威在的地方,一定有辅公?的身影,俩人形影不离,是休戚与共、生死与共的兄弟。

17、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18、对职工持股制度的理论基础的讨论,本文主要分为两个层面:首先,以人力资本为契点对职工持股制度存在的本质进行挖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与物力资本形成企业的共同治理,职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又与企业发展休戚与共,形成利益共同体。

19、但是,尽管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依然是那个等待父亲回家的孩子,他依然是那个会与我休戚与共的父亲。

20、耶雷米奇主张,在联合政府,我们所有人休戚与共。

21、他们休戚与共地相处了几十年。

22、(3分)参考: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等。

image.png

23、在这个过程中,郑树森多次遭遇命悬一线的险情又多次化险为夷,同时,在跌宕起伏的命运转折中,郑树森也结交了几位休戚与共的朋友:流浪汉馒头、一心想当教书先生的刘景臣、白相人唐维特、绰号“和尚”的许步奎、来上海滩寻找父亲的东北女孩谢蕊生。画本里会说:有一个人只会吃馒头,有一个傻子说话结巴,有一个算命的是个瞎子,有一个白相人爱上了一个女人,有一个姑娘会拉手风琴,有一个老家伙,喜欢教人读书写字,有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胆子特别小,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顶针,后来他有了个儿子叫曹操。

24、在许许多多的人付出重大牺牲的时候,我们理应更深入地思考我们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誓言,思考彼此间肝胆相照的承诺。

25、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亚非国家要坚持安危与共、守望相助,把握机遇、共迎挑战,提高亚非合作水平,继续做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26、街坊院落造就了邻里为亲友,互通有无,尊老爱幼,休戚与共的群体意识和人际关系,成为“天人合一”的人文自然观和“己事、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社会伦理观的物质载体,孕育出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繁荣不衰的伦理精神,形成祥和欢乐与约束共存的邻里社区文化。

27、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同生死,共存亡同呼吸,共命运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有福同享。

2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如兄弟,肝胆相照,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关系。 

29、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这些人命运相同,休戚与共。

30、政治上来说,每个成员国与欧洲大理念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欧洲大理念是竞争国家会因注入一些主权取代参战而做得更好。

31、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世界观,又有这种彻里彻外为人民的真心实意,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休戚与共,成为人民群众最贴心的儿子。

32、摘要身处知识经济新世纪的新洪流,出版产业出版品品质之优劣与国家文明永续发展有著休戚与共的关系。

33、各种坏消息纷至沓来,他再也无法正襟危坐,他决定立刻动身,去找那几个休戚与共的朋友共同商量对策。

34、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世界各国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