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gōng xián 基本解释:(1618-1689) 明末清初画家。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善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重视写生,喜层层用墨,创造浓郁苍润的境界。与樊圻等并称“金陵八家”。有《夏山过雨图》等存世。著有《香草堂集》。●详细解释:(1618-1689) 明末清初画家。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善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重视写生,喜层层用墨,创造浓郁苍润的境界。与樊圻等并称“金陵八家”。有《夏山过雨图》等存世。著有《香草堂集》。
1、盖学龚贤而力有未逮。龚贤逝世后,孔尚任帮助归葬昆山故里。
2、此联为清代画家龚贤撰书联。
3、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龚贤68岁。
4、龚贤,(1618?1689年),江苏昆山人。
5、是龚贤少有的设色画精品。
6、后从传统入手,取法龚贤和‘四王’,表现西部自然景观,用文人画来再现西部雄浑深秀。
7、龚贤守住了佛性,是个真正的画家。
8、钤[龚贤]朱文、[野遗]白文方印。
9、其山水画学龚贤,松石多有雄健的气势。
10、通过此图可以基本了解龚贤的作画步骤。
11、卷首款署[龚贤],钤[野遗]白文方印。
12、翰族祖,与龚贤为诗画友。
13、这是龚贤对宋人传统技法的一大发展。
14、在南京,龚贤一家几经搬迁,最后定居清凉山。
15、这也与龚贤浓重的积墨法有距离。
16、初为羽流,晚岁始祝发,居不二庵,即龚贤半亩园故宅。
17、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龚贤。
18、自识[癸丑嘉半亩龚贤写]。
19、是孔子的后代,是龚贤的一位“忘年交”。
20、钤[龚贤]朱文方印。
21、此为龚贤的“高岗茅屋图”。
22、龚贤,字半千,清金陵画派领袖人物。
23、等书写的与清凉山有关的诗篇以及龚贤的诗句。
24、钤[龚贤印]白文、[半千]朱文印。
25、龚贤所称的“天都派”即后人所称的“新安派”。
26、此幅山水却简之又简,为龚贤别调。
27、接钤“龚贤”白文“半千”朱文印。
28、善画山水,师龚贤,笔法苍健。
29、这件是清龚贤的“仙山楼阁图”,纸本水墨,长194厘米、宽52厘米。
30、初探龚贤山水画中树的特征
31、例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夏山过雨图》就是龚贤作品的典型代表,明显的细碎点皴加上层层晕染,形成了清新静谧的气质,具有一种静谧之美,丝毫感觉不到人间烟火气。
32、江苏南京人,与龚贤、高岑、吴宏、叶欣、胡?
33、本幅自题款:“江东龚贤画。
34、钤“龚贤”,“野遗”印二方。
35、龚贤(1618-1689),清初画家。
36、龚贤:江苏省昆山人,清代著名画家。
37、龚贤的这幅画,也是润湿得体,笔墨融融,层次分明,足证其所画“先干后湿”、不是“先湿后干”,“外润而有骨”,他用积墨法,一层层点染,一层层地积,其韵无穷,无怪乎时人曰“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墨”。
38、( 4 )全唐诗本,乃据季振宜《全唐诗稿本》编成。 ( 5 )龚贤辑《中晚唐诗纪》本,出自宋平江本。
39、款:“江东龚贤画”。
40、龚贤明,字延明,1940年生于浙江义乌。
41、云池先生的绘画,初学宋代诸大家,后学元四家、明沈石田和清龚贤诸家,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基础。
42、龚贤,号半亩等,又名岂贤,昆山人。
43、款署[江东龚贤画]。
44、龚贤少时曾学画于董其昌,服膺董氏南北宗理论。
45、龚贤自书长跋于尾纸处:“庚申春,余偶得宋库纸一幅,欲制卷畏其难于收放,欲制册不能使水远山长。
46、龚贤一家几经搬迁,最后定居南京清凉山,生活清苦,与人落落难合。
47、钤“龚贤”、“野遗”印。
48、八人之中,龚贤最著名。
49、在西侧山坡上,是座三开间二层翘角木结构建筑,为龚贤旧居。
50、此图有龚贤自题及清人高士奇题跋。就如龚贤自述“白者阳也,黑者阴也。
51、研究》、《陈淳》、《龚贤》等书画册和专著。
52、山水得龚贤正传,画风似乃师,墨法精到,唯缺劲健勾勒之笔,所见龚画中有款印确真而画笔平弱者,可能是其代笔之作。
53、龚贤永男,汉族,1942年2月生,四川巴县人。
54、山水学龚贤,善作大幅及松石等。
55、钤“龚贤”“半亩”两方印。
56、龚贤(约599-1689),一作(1618-1689),清代著名画家。
57、龚贤山水取法董源、吴镇,
58、半亩龚贤画并题。
59、天都画派”名称的首倡者为清初画家龚贤。
60、现改建为龚贤纪念馆。
61、龚贤这种积墨法风格,对后世影响甚大。
62、钤“龚贤”、“野遗”。
63、对于笔墨的修养自古以来的历代绘画大师都十分重视,清?龚贤认为:“墨求墨气,笔墨相得,而画之能事毕矣。
64、为龚贤积墨法达到精熟程度的杰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