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丑:wǔ chǒ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 刘利华 、昆剧《挡马》中的 焦光普 。★戏剧丑角中表演武技的脚色。也称为「开口跳」。
1、幼年坐科天津稽古社,工武丑。
2、此后,省吉剧团编演了《搬窑》、《包公赔情》、《燕青卖线》、《雨夜送粮》等剧目,充实了老生、闺门旦、花旦、花脸、武丑等行当。
3、男,国家二级演员,工架子花脸兼武丑。
4、老云里飞,幼年时曾在嵩祝成(清同治三年,由太监联名组成)科班坐科,初学武把子,后学“开口跳”(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武丑的俗称),十岁即登台唱戏,曾扮演过《三岔口》中的刘利华,《连环套》中的朱光祖等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人物。
5、他还编演过《智化盗冠》、《徐良出世》、《酒丐》等武丑戏。
6、钮先生工武丑,朱光祖、时迁一类开口跳的角色应工擅长,《打瓜园》亦为拿手好戏。
7、丑行分文丑与武丑。
8、幼年坐科“吉利班”,功习胡生、武丑。,未受“坐科”之苦。
9、1955年至今中国戏曲学校教员、学院副教授,擅长京剧形体训练武功、基本功、把子功及武剧总排练,并兼教武丑。
10、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11、武丑戏中以《八大拿》等戏之开口跳,均甚称职。
12、该剧原为叶盛章派武丑都有剧目,张春华进行了较大改编。
13、闽西汉剧”和其他皮黄戏曲一样,具有完整的角色行当分工,主要的有小生(又分文小生、武小生、娃娃生、文武生),旦(又分花旦、武旦、老旦、青衣、乌衣),老生(又分正生、武老生、白须老生),丑(又分武丑、老丑、童丑、官袍丑、方巾丑、短衣丑等),净(又分红净、大花、二花)。
14、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武丑又称开口跳。
15、王鸿寿王鸿寿出身徽班,昆乱兼擅,精通做工老生、靠把老生、武旦、武丑各行当的表演而且富于创造。
16、先生为师学习叶(盛章)派武丑。
17、黄金璧集武生、武净、武丑、红生及文武老生于一身,且行行精通,实乃梨园行不可多得的一位全才艺术家。
18、叶盛章曾跟沈先生学过朱光祖、杨香武、秦仁一类的武丑戏。
19、叶派武丑创始人叶盛章在这出戏中有着十分精彩的表演。
20、专攻文武丑生、文武须生。
21、丑细分为文丑、武丑等。
22、其最称拿手者,首推《庆顶珠》之教师,《连环套》之朱光祖,《溪皇庄》之贾亮,《刺巴杰》之胡狸,余如《水浒》戏中之阮氏三雄,《八大拿》中之开口跳,关戏中之马童,翻跌蹿?,干净利落,洵可为喜连成社中武丑之先进。老云里飞,幼年时曾在嵩祝成(清同治三年,由太监联名组成)科班坐科,初学武把子,后学“开口跳”(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武丑的俗称),十岁即登台唱戏,曾扮演过《三岔口》中的刘利华,《连环套》中的朱光祖等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人物。
23、京剧丑行中分为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24、应工文武丑生、短打武生。
25、丑:分文丑、武丑。
26、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27、汉调二簧武丑、杂角的表演特技。
28、二百四看来我还得给你取个名字才好,叫什么呢?啊,这个古时有个将军叫文丑,我看你也是丑到了极点,不是表哥就是堂弟,哈哈,就叫武丑吧。
29、除擅演关羽戏外,亦能老生、武生、武丑,乃至老旦、三花脸之戏都演得极有特色。
30、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丑角包括文丑和武丑,文丑亦称小花脸或三花睑,武丑又称开口跳。
31、黄金璧,男,京剧武生、武净、武丑。
32、有‘鬼丑儿’一称的武丑赵山造同行暗算,惨死戏台。
33、工武丑,师从赵德普、李盛芳,打下坚实基础。
34、汉调二簧武丑、杂角表演特技。
35、我扮演胡图(《古琴案》)、丘孝(《扛石记》)、张无意(《无意神医》)、沈则清(《双青天》)、蓝继子(《蓝继子》)、陈璜(《大河情》)、《桃花过渡》、《绛玉掼?》、《双下山》;名丑谢大目的《失印》;尼姑丑的《箍桶案》;清泉丑的《憨仔》;女丑谢清祝、陈清爱、叶林胜、陈良美、许贵装、许梅影的《铁弓缘》、《秋茄舅掼油》、《骑驴探亲》;方庭章、徐坤全、郭桶的《打花鼓》、《张三会妻》;黄克习夫妻合演的《克拾》和《赵昂求情》;杨才顺的《子良讨亲》;郑壁高的《秋湖戏妻》;林明才的《王茂生进酒》、《张古董借妻》;吴美城、庄别人的“娄阿鼠”;陈大筐的“假牛魔王”、“二孔明”、“姚大”、“伪保长”;陈振才的《陈良杀妻》,杨祥振的“猪八戒”,胡琏;林二成、陈木龙、廖顺兴、陈喜和的“孙大圣”;郭石梅的“吕洞宾”、“理晤直”、“族长”、“蛮横”;陈玩惜的“四红鼻”、“知州”、“裴福”和《选女婿》的“知县”;杨荣喜的“败家仔”;陈县、林辉荣、徐永书、陈潮钦、胡耀、陈鸿飞、张树桐的“孙富”;陈玉城的“林鉴成”;刘立荣、郑鹤珠的《戏秋香》;叶林胜、谢素贞的“李姐”;吴林荣的“卓二”;赖明和的“老衣丑”;陈海亮、叶林胜的《金福戏鬼》;许汉敦《闹佛堂》的“小公子”薛武;武丑陈喜和、陈伟城的“胡琏”;黄友义的“官袍丑”;柯立正的“门官”;李义鹏的“驿丞”;孙暹龙的“解差”;陆炳告的“小太监”;陈木炎、林十四、陈大成、林欣荣、吴坤、林建东的小丑“老王、九成”;李庭波的“小皇帝”;翁全的“蓝继子”、“林添德”;谢大目、蔡锦坤、周书圃、杨永松的“周不错”;徐坤全、吴为雄、李有存、陈庆标、苏木荣、陈帮沐、陈焕泽的“万家春”(《刺梁骥》);揭阳市潮剧团林若英、许艳娥的《龙井渡头》;林炎崇、蔡书强、林松弟、林惠光的《双睛盲》;洪妙、翁创龙的《换偶记》;廖文卿、林玩贞、马蝉如的“大奶”、“孝妻”;陈水和、曾惠刚的渡伯;赖炳清的《连升三级》;揭东跑台下陇蔡锦汉的“李老三”;林惠光、黄健全、陈惠元、韦镇辉、陈双河、谢继顺及饶平黄岗东巷宫名丑张买的《柴房会》均是唱做念并重,备受欢迎。
36、张翼鹏除擅演悟空戏外,他的传统表演艺术基础深厚,长靠、短打武生、武丑兼工。
37、武丑,戏曲中丑角的一种,扮演有武艺而性格滑稽的人物,偏重武工,也有人称为“开口跳”,以牙功见长,多为神出鬼没的武林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