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部:bǐ b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 、 唐 、 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2.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1、齐、梁、陈皆有比部曹,后魏亦然。
2、昨闻筮仕郎官,荣分比部,从此扶摇直上,转瞬间步青云路,非止白云司也,曷胜欣?之至。录制的《白登云司鼓艺术》的录像片留下了白登云的司鼓艺术和谭、余艺术派系的伴奏艺术。
3、宋?欧阳修《虞部员外郎吕师简可比部员外郎制》:“岂夫训练之未至,将由简阅之不精?
4、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此印现藏潘德舆比部家,盖定庵荒於博,以此偿博负矣。
5、昨闻筮仕郎官,荣分比部,从此扶摇直上,转瞬间步青云路,非止白云司也,曷胜欣?之至。
6、魏尚书有比部曹,晋因之。
7、明帝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转尚书度支郎,迁右丞,兼比部郎,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免。
8、曰宪部、比部、司门部、都官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
9、在我班我比部分男生跳得高。
10、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
11、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词华倾后辈,风雅霭孤?。
12、帝怒,发其醉宿倡家之过,黜为比部员外郎。
13、唐同光初授比部郎中,知制诰。
14、唐崔嘏《授李浑比部员外郎制》:“纲曹妙选,粉帐华资。
15、(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刑部崔尚书启)开成三年(八三八),内擢为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
16、宋?曾巩《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君既自奋拔,立其家。
17、明王世贞《送刘比部恤刑云贵》诗:“泣珠恩自远,祝网面仍开。
18、《宋史?职官志三》:“比部郎中员外郎掌勾覆中外帐籍……钩考百司经费,有隐昧,则会问同否而理其侵负。
19、它比大多小型车更舒适,甚至比部分中型车还要舒适,它运行平稳安静,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台更大的高端汽车。
20、长庆时,由比部郎中进知制诰。
21、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张正撰文赐之,诏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时,私门立戟。
22、《唐六典》谓计部中大夫相当比部郎中。
23、杨好字婉琴,连城人,竹圃方伯次女,归郭少莲大尹树(瀛),莲渚比部之子妇也。
24、高祖父侯元和曾祖父侯?都以武勇闻名,五代时期为北汉刘知远部将,镇守盂县乌河川;祖侯道济,生活在北宋盛世,始弃武从文,以儒学登科,为润州丹徒县令,以期颐之寿终,赠尚书比部员外郎。
25、他们选料的标准既不是部颁标准,也不是出口标准,而比部颁标准高两个档次,比出口标准高一个档次的“青松标准”。
26、宋曾巩《比部制》:“内外经费之事,总於句考之司,郎实主之,位重省闼。
27、其属有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明朝的皇宫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
28、二年六月,加比部郎中、知制诰。
29、张超看着这里很感慨,真是比部队的野营训练地还偏僻。
30、宋文臣伤痛迁之制中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中的职方、驾部、库部、都官、比部、司门、屯田、虞部、水部为右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