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基本解释:[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with bitter hatred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详细解释:亦作“ 同仇敌慨 ”。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 孔颖达 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后以“同仇敌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 日本 侵略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同仇敌忾 tóngchóu-díkài[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with bitter hatred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自相残杀 五、造句 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同室操戈★合力攻敌2. 反义词★戮力同心★5 五、造句 一、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二、语译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三、故事内容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覆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问他是什麽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四、相似反义词 1. 近义词★共同抱着愤恨的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 【造句】八年艰苦抗日,全国同胞就是靠着一颗同仇敌忾的爱国心,终获最后胜利。 目录★同仇,一致对付仇敌。参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参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着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修订本参考资料:同仇,一致对付仇敌。见同仇条。敌忾,抵御所恼恨的人。见敌忾条。同仇敌忾指共同抱着愤恨心情,齐心同力抵抗敌人。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06.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05.清.赵翼〈阅邸抄贼至利川邑令尹英图约邻邑周景福纠集乡勇截杀数千大获全胜喜赋〉诗:「勒成部伍如军令,战死沙场亦鬼雄。都是国家培养出,同仇敌忾到儿童。」★04.《万寿盛典初集.卷三三.恩赉》:「古未有不恤兵而能制胜禽敌者。……身家之念重,则营伍之恩薄,欲万人齐心,同仇敌忾,岂不难欤!」★03.《诗义折中.卷四.伯兮》:「观〈伯兮〉之诗,一言『为王前驱』则义不旋踵。虽妇人、女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心,所谓四国有王,于此见之矣。」★02.《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六》:「林爽文籍隶漳州,竟至于诱集匪徒,肆行滋乱。究之涵濡德泽、同仇敌忾之义民,所在皆是。」★01.《平定金川方略.卷一四》:「上谕内阁曰:『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讷亲。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释义 「同仇」,一致对抗仇敌。语出《诗经.秦风.无衣》。「敌忾」,抵御怨恨的人。语本《左传.文公四年》。「同仇敌忾」指共同抵御仇敌。典源1、「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2>。 (1) 同袍:战袍共同穿用。表示与民同欲。(2) 同仇:一起征伐仇敌。表示与民同怨。 2、「敌忾」:《左传.文公四年》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荅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1>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2>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3>。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1) 敌王所忾:诸侯们一致抵御天子痛恨的人。忾,音ㄎㄞˋ,愤恨。(2) 彤:赤红色。(3) 以觉报宴:为表彰功劳而以宴乐酬赏。觉,音ㄐㄩㄝˊ,表明。典故说明「同仇敌忾」系由「同仇」及「敌忾」二语组合而成。「同仇」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内容是说:即使没有足够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战袍,整理武器,一起杀敌。描述了慷慨赴战的志气,反映战士之间的友谊,从穿衣到杀敌,都愿意患难与共。「敌忾」则是出自《左传.文公四年》,内容叙述甯武子婉转批评了鲁国僭用天子的歌乐。卫国的甯武子到鲁国访问,文公设宴款待,席间文公命乐工们演奏〈湛露〉和〈彤弓〉两首诗歌。甯武子没有辞谢,也没有赋诗应和,按当时的外交礼节而言,是很失礼的。于是文公派管理礼宾事务的官员私下探问原因,甯武子说:「我以为那两首诗歌是乐工为了练习而演奏的,因为它们是演奏于天子的宴会。以前诸侯在正月时,前往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此时赋〈湛露〉,就表示诸侯愿意共同抵御天子所痛恨的人,为天子效命。天子因此赐给他们红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显他们的功劳,并设宴乐酬赏。现在我只是奉命来继续两国的友好关系,承蒙君王赐宴,岂敢触犯大礼而自取罪过呢?」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同仇敌忾」,用来指共同抵御仇敌。也作「敌忾同仇」。书证
1、四十九年正月,陵攻打邯郸,赵军同仇敌忾顽强死守,急攻不下,秦再发兵助陵。
2、两侧陈列了大量史料,分“风雨如磐”、“古城喋血”、“同仇敌忾”等几大部分。
3、第四章漏释或者误释词素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166)败绩(167)抱薪救火(168)暴殄天物(169)背道而驰(170)丙丁(170)参赞(170)臭味相投(171)城府(172)鹑衣(172)待字(173)同仇敌忾(173)棣。解热镇痛片含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咖啡因,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
4、一个社会,假如到了万众一心的地步,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做到同仇敌忾了?
5、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6、在战场上大家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对付敌人。
7、与该战区抗战有功之国军各部,均予调开,而如提示案中所示,准予玉阶兄指挥冀察区内军事指挥之大权,俾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全数集中该区域内,得有广大之作战地域,尽量发展抗战之功用,并免与友军杂处,根本消除所谓摩擦之因素,藉使全国各军,同仇敌忾,无所牵制,得以各对当面之敌,专心作战。
8、凌小语因为自己的遭遇决定与江雨蝶同仇敌忾,而苏雪虽然对她们非常同情,但是不想惹火上身,被江雨蝶怒斥没有骨气。
9、六因为国人同仇敌忾,所以能打败日寇的侵略。
10、报纸媒体显然是被互联网逼到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以致各地报纸媒体要结盟以同仇敌忾。
11、战士们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
12、胡克不忍手下白白牺牲,大呼撤退,可水月的杀戮早已激的大家同仇敌忾,恨不得把她生吞活剥。
13、作者接下不对己方军容阵势作相应的描写,而以“义之所感士忘生”一句有力地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师直为壮”。
14、他预计美军将深陷伊拉克,三五十年动弹不得,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会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他还预计中国和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会得以提升,而美国的影响力将因此受损。
15、一切都同仇敌忾,而我喜欢的不仅是哈利与赫敏从再次体验冒险的经历中学到了东西,还有观众们也将有所收获。
16、你喜爱在一个团队中与他人合作还是同仇敌忾?
17、国仇家恨不堪受辱,同仇敌忾!
18、多玩《兵临城下》强调“你”才是游戏真正的统帅,突出了乱世三国结盟结义谋求发展,同仇敌忾而共赢天下!
19、陵右后方建有亭子,造型奇特;其下建有陈安宝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分三大部分:“取义成仁,为国捐躯”介绍陈安宝生平事迹;“血雨腥风,同仇敌忾”,展出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珍贵图片;“奋发图强,建设家乡”,讴歌家乡人民继承烈士遗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光辉业绩。
20、一百二凝聚国人同仇敌忾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说,还是就其对后来的重大影响来说,都是卓着的。
21、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22、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23、面对敌人我们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24、他说: “如果你是街区上最富有的人、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的地位,那么你与盟国间就没有同仇敌忾的天然联合力。 ”
25、在战场上大家要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对付敌人。
26、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的地位,那么你与盟国间就没有同仇敌忾的天然联合力。
27、他说:“如果你是街区上最富有的人、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你的地位,那么你与盟国间就没有同仇敌忾的天然联合力。”
28、我们相聚在一起铭记一个触目惊心的日子,重申一项极其重要的正义事业,并向与我们同仇敌忾并将与我们共庆胜利的众多国家表示感谢。
29、陈嘉庚通过对重庆和延安两地的深入考察对比,认为重庆虚浮乏实,黑暗腐败,国难当头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延安别有天地,人民安居乐业,上下打成一片,军民同仇敌忾,处处团结抗战,令人“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见青天”。
30、一百二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31、可以理解,伊拉克人正觉醒起来,并同仇敌忾。
32、大家同仇敌忾得责斥着落网的小偷。
33、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34、历次政治运动有一个为发动者和领导者始料不及的后果,就是使原来曾对他们深信不疑(至少是多信少疑)的人们,对他们所指的斗争和专政对象,不像从前那么同仇敌忾了,在某种情况下还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甚至“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感情。
35、面对邻居“灰太狼”的骚扰,甜甜和朝阳同仇敌忾。
36、万灵宗十大化神长老中大部分都是几十年前韦宏天与韦宏宇做散修时的散修好友,在韦宏天成立万灵宗后才来投奔的,此时面临外敌,便是同仇敌忾,义气愤发。
37、在人迹罕绝的异域丛莽中,中国健儿以同仇敌忾之心,精忠抒国之志,将竭其智,兵尽其勇,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攻城拔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经战径七百余次,杀伤日军十万余,至一九四五年打通中印公路凯旋返国,创下举世所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中最辉煌的战绩。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38、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
39、被数倍于守军的金兵围攻4昼夜,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与城池同在,经过无数次血战,杀敌不计其数,城池完好无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这次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略阻击任务。
40、战士们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争取最后的胜利。
41、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誓将一切侵略者消灭干净。
42、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着口号,边流下泪来。
43、大哥,私心亦是亘古皆有,为今之计,大哥可晓以利害,合则存,分则亡,纵横之策古时既有,动荡之际当同仇敌忾方能消弭祸端,不然使敌各个击破,则悔之晚矣。
44、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
45、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46、但是,曾同仇敌忾与美韩战斗的两国军方,却有着军方自身的紧密联系。
47、我们要把“画意诗情”换成“同仇敌忾”,要把独夫题的“卢沟晓月”换成千万战士的血腥的纪念碑。
48、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49、虎门军民同仇敌忾,豪气冲霄,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
50、而且抒写了边关将士同仇敌忾欲直捣酋穴的凌云壮志和捐躯赴国难而视死如归的忠贞气节,“沙碛连天期扫穴,阵云蔽日不归营。
51、神州大地,1 2亿中国人民义愤填膺,同仇敌忾。
52、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53、然而,当利比亚许多小宗派同仇敌忾的卡扎菲政权瓦解了,反对派领导却面临着维持内部团结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