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体:hù t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易》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观》为《坤》下《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则为《艮》,三至五爻则为《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二·南北学尚不同》:“若无互体,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弥纶天地、经纬万端乎?”2. 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杜少陵 诗云:‘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1.与互卦同。汉儒说《易》,以《易》卦上、下两体相交可以互取象者,谓之互体,亦曰互卦。《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注:「〈坤〉下〈巽〉上〈观〉,〈坤〉下〈乾〉上〈否〉,〈观〉六四爻变而为〈否〉,《易》之为书,六爻皆有变象,又有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疏:「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按,〈观〉自二至四爻为〈艮〉,自三至五爻为〈坤〉,故云:『两体交互各成一卦。』或以《易》卦上、下分象亦为互体。如郑注〈既济〉九五爻云:『互体为坎。』〈旅〉初六爻云:『互体为〈艮〉,是也。』又宋儒有以《易·杂卦》为互体者。《周易折中·杂卦明义》有〈六十四卦中四爻互卦图〉、〈十六卦互成四卦图〉、〈互卦圆图〉、〈循环互卦图〉等。解之甚详。」;宋、吴沆《易璇玑·存互体》:「凡互体之〈坎〉举在〈离〉之上也,火在水上谓之〈未济〉,乃不特一〈离〉在上而巳。凡互体之〈离〉,举在〈坎〉之上也。卦每如此,然则互体之说,虽不可泥,亦不可废矣。」;清、顾炎武《日知录·互义》:「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其说己见於《左氏》。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曰:『风为天於土上山也。』注:『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是也。』然天子未尝及之。後人以杂物撰德之语当之,非也。其所论二与四,三与五,同功而异位,特就两爻相较言之,初何尝有互体之说。《晋书》荀顗尝难锺会〈易无互体〉见称于世,其文不传。新安王炎晦叔尝问张南轩曰:『伊川令学者先看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家《易》,何也?』南轩曰:『三家不论互体故尔。』朱子本义,不取互体之说,惟〈大壮〉六五云:『卦体似兑,有羊象焉。』不言互而言似。似者,合两爻为一爻,则似之也。然此又刱先儒所未有,不如言互体矣。〈大壮〉自三至五成〈兑〉,〈兑〉为羊,故〈爻辞〉并言羊。」;清、戴震《经考·互体》:「朱子曰:『以二三四为一卦,又以三四五为一卦。〈爻辞〉取象,或以上、下正体之卦,或以中间二互体之卦。』《春秋左传》所载占筮,间取互体。汉魏以来,诸儒说象每取互体,盖《易》中取象之一端,不可废也。王应麟曰:『京氏谓二至四为互体,三至五为约象。』《仪礼》疏云:『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2.诗之一体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互体》:「杜甫诗云:『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1、即使遇到不顺当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买卖不成仁义在”。
2、是书前有《明象总论》八篇,一曰《原古象》二曰《理传象》,三曰《八卦正象》,四曰《六爻位》,五曰《卦爻画》,六曰《卦变》,七曰《互体》,八曰《反对动爻》。
3、没有谁是完美的,只要在大多时候肯彼此迁就,肯相互体谅,已经至为难得。叶萱
4、迁就你,不是因为怕你,而是我长大了。李宫俊1也谁叫十五六岁就是那样呢?总以为那一两年就是一辈子一生,分秒不肯有任何一点的委屈迁就,不肯为明天的一个考试而损失掉一个好风日里红砖道上的黄昏浪荡;一个追那落日不上时边顿觉是千古的惆怅,完全忘了它明天、天天还是会再升起的呀!朱天心1二十出头的时候,我们总是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不是它看不惯我,就是我看不惯它。渐渐钉子碰多了,性格也不再强硬,懂得迁就与忍耐。安逸1没有谁是完美的,只要在大多时候肯彼此迁就,肯相互体谅,已经至为难得。叶萱1因此,在可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应迁就于这种议论,而应继续保持相对稳定。
5、我的那些拥有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的朋友们,会不计得失地区相互体谅彼此,让我很是震惊。
6、他熟读《周易上经》、《周易下经》、《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义理》(包括太极、太虚、有无、虚实、乾坤、阴阳、天地人、时位、道器、理气、心物、体用、微显、两一、刚柔、动静、神化、感应、始终、往复、物极则反、常变、名实、言象意、知行、性情、纲常、城德、中正、践行、教化等)、《象数》(包括易象、易数、爻位、卦类、卦位、卦序、卦变、卦气、爻辰、世应游归、纳甲、互体、先天、后天、太极图、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干支等)、《术数》(包括古占、易筮法、纳甲筮法、梅花易数、卦占、太乙、奇门遁甲、六壬、星占、河洛数理、四柱命学、面相手相、堪舆、运气)等上千卷相关著作,并有深刻的理解。
7、秦韬玉笔下的燕子,与主人不仅相互信赖,而且相互体贴:“不知大厦许栖无?
8、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
9、和字当家好处多,气血和顺身体健,和蔼待人人缘好,夫妻和睦互体贴,尊老爱幼家和谐,和气生财讲诚信,家和万事兴旺好,愿你天天乐呵呵。
10、实施“和而不同”的互体互用、体用结合,尊重差异、拓展优长,另辟蹊径、综合创新的本土化策略,理当成为人类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世界文化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11、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12、其实朋友之前友情越深,就越难发生矛盾,因为大家可以相互体谅
13、耿、鸣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最后相互体贴理解。
14、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
15、琵琶有知音的意思,寓意您与他(她)相互了解,相互体帖,知音难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真情
16、没有谁是完美的,只要在大多时候肯彼此迁就,肯相互体谅,已经至为难得。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