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利

爱造句 1年前 (2024-04-02) 句子大全 47 0

泄利:xiè l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泄痢 ”。水泻;痢疾。利,通“ 痢 ”。《释名·释疾病》:“泄利,言其出漏泄而利也。” 毕沅 疏证:“泄利,今之所谓水泻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司马膺之 ﹞患泄利,积年不起。”按,《北史·司马膺之传》“利”作“痢”。《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扁豆﹞子有黑白赤斑四色,惟白者可入药料……疗霍乱泄痢不止。”

1、【主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脐腹胀满刺痛,泄利无度,呕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困,一切虚寒痼冷。

2、《伤寒类证活人书?问腹痛》:“尺脉弦,肠鸣泄利而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汤主之。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3、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

4、【方剂主治】小儿疳气羸瘠,虽能食,不生肌肉,时时泄利无休。

5、治脾元气弱,久积阴冷,心腹胁肋,胀满刺痛,面色青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食少多伤,噫气吞酸,哕逆恶心,腹中虚鸣,大便泄利,胸膈痞塞,食饮不下,呕哕霍乱,体冷转筋,及五膈五噎,?癖瘕聚,翻胃吐食,久痛久痢,并皆治之。

6、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

7、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

8、本品宜含服,不宜冲服,糖尿病及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三药都是苦寒泄利之品,所以主治身热、便秘的阳黄热症。

image.png

9、【方剂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

10、《医钞类编?腹痛门》:“盛暑而痛,或泄利并作,脉必虚豁,宜十味香薷饮及六和饮。

11、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

12、阳明之腑属胃,夫惟邪腑而化热,故犯胃中则呕吐,犯上则痞硬,犯下则泄利,无非邪热入胃之所致,故宜攻下。

13、《神农本草经》:主泄利。

14、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①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

15、【主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image.png

16、《本草衍义》:“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脏寒或泄利。

17、《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