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詹事:shǎo zhān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官名。 秦 汉 置詹事,秩二千石,掌皇后、太子家事。 东汉 废, 魏 晋 复置。 唐 建詹事府,设太子詹事一人、少詹事一人,总东宫内外庶务。历朝因之。
1、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2、崇祯时,任詹事府的少詹事。
3、由内班出身之满詹事、少詹事、(侍)读(侍)讲学士,汉詹事、少詹事、读讲学士等官兼充,同司典守厘辑之事。
4、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5、学政,詹事府任少詹事。
6、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7、后来,顾锡畴在家被擢为少詹事,未到任;又升任詹事。
8、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
9、道光十八年升阶侍讲,继迁少詹事。
10、授检讨少詹事,经筵讲官,东宫侍班礼部尚书等。
11、少詹事为詹事之副职。
12、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
13、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14、国朝官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15、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迁少詹事。
16、父?,明少詹事,殉国难,事具明史。
17、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复置,设詹事、少詹事,以内三院官兼任。
18、所崇信,官詹府少詹事。
19、历少詹事、詹事、大理寺卿。
20、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参加集议。
21、侍班人等行礼后,先由讲四书之讲官进讲四书中之一章,再由讲经史之讲官进讲五经书中之一段,或历史中的一事。詹事府的职掌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审、朝审以及九卿、翰、科、道会议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参加集议。
22、世宗初,以议大礼称旨,骤进少詹事,恃宠放恣。
23、累迁少詹事,拜礼部侍郎。
24、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
25、孝宗嗣位,以宫僚恩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直经筵。
26、不久,起为少詹事,以母丧不赴。
27、黄立极……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
28、后因李辅国谗毁,贬为太子少詹事。,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
29、1896年,王锡蕃返回京师,任詹事府少詹事。
30、大考二等,六迁至少詹事。
31、他随南明隆武帝抗清,授为少詹事。
32、再转近侍局使,迁太子少詹事,兼引进使,赐袭衣。
33、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少詹事。
34、任中允,后来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35、累迁少詹事,入直上书房。
36、清姚鼐《原任少詹事张君权厝铭》:“为诗示余,多愤慨深郁之词,盖其所志远矣。
37、廷臣无应者,独少詹事陈盟曰可。
38、旋补任詹事府少詹事、正詹事。
39、管绍宁以少詹事拜礼部尚书。
40、因此,谢迁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41、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
42、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43、寻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
44、壬申,兼詹事府少詹事。
45、朱之锡任少詹事,虽无实职,却实为东宫僚属之人。
46、后历任中允、少詹事、詹事等职。
47、任少詹事职,著有《淡远堂集》。
48、十三年,以所举士得罪,左授少詹事。
49、孝宗即位,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六年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
50、累擢詹事府少詹事,与修一统志。
51、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除同郑州防御使事,再迁太子少詹事。
52、授修撰,官至少詹事,与议政事,持正不阿,以疾告归。
53、孝宗即位,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54、[唐]代宗时为少詹事。
55、官至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
56、不久,升詹事府少詹事。
57、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
58、由庶吉士授编修,屡迁少詹事。
59、不久,又为詹事府少詹事。
60、授编修,预修仁庙实录,升礼部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卒于官。使金,至燕山,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完颜更名修。
61、但是,也正是因为他近于迂的这种正直,使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受人排挤,崇祯年间,希孟与姚明恭主顺天乡试,有两个武生冒籍而中试,在这件事中,群小恶希孟,而把责任都推在他的身上,被当权者温体仁等借机贬官,从詹事贬至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卒于崇祯中。
62、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63、天宝初,起为员外少詹事,留司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