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颡:dùnsǎ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国语·吴语》:“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及於难至,然后顿顙,虽有智者,又不能图。”明沉德符《野获编·司道·监司创势家》:“长公为郡伯者,日扶服顿顙於邑令,禾郡为谚曰:‘有眼不曾见,太守跪知县。’”
1、望云阙以翔魂,叩辕门而顿颡。
2、莫不餐和饮泽,顿颡而知归;请吏革音,梯山而奉赆。
3、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5、然事无恒规,权无定势,亲疏因其强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则款塞顿颡,盛则率兵寇掠。
6、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谓宜投戈顿颡,面缚乞身。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