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guōpú 基本解释: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西晋末,避乱到江南。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死后追赠弘农太守。长于卜筮、天文、训诂学,著有《尔雅注》、《方言注》等。文学作品以《江赋》和《游仙诗》最有名。明人辑有《郭弘农集》。 【郭璞(274-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西晋末,避乱到江南。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死后追赠弘农太守。长于卜筮、天文、训诂学,著有《尔雅注》、《方言注》等。文学作品以《江赋》和《游仙诗》最有名。明人辑有《郭弘农集》。●详细解释: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西晋末,避乱到江南。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死后追赠弘农太守。长于卜筮、天文、训诂学,著有《尔雅注》、《方言注》等。文学作品以《江赋》和《游仙诗》最有名。明人辑有《郭弘农集》。 【郭璞(274-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西晋末,避乱到江南。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死后追赠弘农太守。长于卜筮、天文、训诂学,著有《尔雅注》、《方言注》等。文学作品以《江赋》和《游仙诗》最有名。明人辑有《郭弘农集》。★5参考文献生平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着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晋元帝时期,升至着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塚,名「郭公墩」。郭璞之子敦骜被封为临贺太守。思想郭璞在治学门径上既接受儒家传统,又承袭汉儒董仲舒阴阳灾异学说,祖尚焦赣、京房《易》象数学,兼综方术,精于卜筮,洞晓堪舆,成为儒术、方术、堪舆术融为一身的大家。着作郭璞曾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现今的《辞海》或《辞源》上均到处可见郭璞注释。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而郭璞开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着作所沿用。在学术渊源上,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理论,是两晋时代最着名的方术士,传说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郭璞一生的诗文着作多达百卷以上,数十万言,《晋书·郭璞传》称“词赋为中兴之冠”。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游仙诗的来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诗》,汉乐府中也有这类作品,建安、正始时期更不断有人继作。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正格的游仙诗,它们“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文选》李善注);一种是藉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显然是继承了后一种传统。他的游仙诗藉游仙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如第一首说:“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表示了对朱门的轻蔑与否定。第五首说:“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表现了才志之士生不逢时的感慨。第四首则表现了求仙的渺茫和伤时叹逝的感情。郭璞游仙诗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和一般游仙诗往往写得过于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说:“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写想像中的神仙居处和生活情态,形象鲜明而生动。《诗品》说他的诗“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这种特色。不过《游仙诗》的主旨毕竟在歌咏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性仍是很大的。评价郭璞除了影响后代的风水占卜之外,学术的成就也很高,那时代的诗虽被责备为虚谈、理过其辞,但郭璞能变创其体,创造出游仙诗,时为杰出的成就。参考文献★人名。(公元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东晋文学家与思想家。博学高才,好古文诗赋,富文釆。又精通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后因卦筮违逆王敦,被杀。曾为《尔雅》、《山海经》、《方言》、《楚辞》等书作注。目录
1、郝懿行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晋郭璞注:“宿莽也。
2、【示例】晋?郭璞《流寓赋》:“游华辇而永怀,乃凭轼以寓目。
3、郭璞曰:“今之土龙,本此,气应自然冥感,非人所能。
4、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5、《穆天子传》:“卷一,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穆天子传》云:“华骝,色如华而赤。
6、草续断、龙珠(《本经》),龙?、龙鬓、龙木、草毒、龙华,悬菟(《吴普本草》),龙须草、缙云草(崔豹《古今注》),龙修(《山海经》郭璞注),悬莞、方宾(《别录》),席草(《本经逢原》),草龙?(汪连仕《采药书》),胡须草、野席草(《浙江民间草药》)。
7、(陆玑《诗疏》),杜棠(《尔雅》郭璞注),野梨(《纲目》),土梨(《中国树木分类学》)。
8、所以郭璞认为三青鸟即为三足乌。
9、晋郭璞《南郊赋》:“廓清紫衢,电扫神宇。
10、郭璞注引张揖曰:“戌削,裁制貌也。
11、此外,襟江临海的丹东,还盛产大黄鱼、面条鱼、公鱼(秋生鱼)、鲳鱼、对虾、文蛤、海蟹,沿江开发区有美食一条街,吃海鲜,比大连便宜三成多。异名:王余(《尔雅》郭璞注),蛤残鱼(《尔雅翼》),银条鱼(《日
12、郭璞注云:“中有三足乌。
13、恬性笃好,敦究史籍,遍览三坟,备详五典,剖析毫牦,精辩幽赜,吐音方韵,出言有章。至晋,易学家郭璞在其所著《洞林》中,详细记载了纳甲筮法,可以看到其内容完备详密。
14、《晋书?郭璞传》:“陛下若以谷信为神灵所凭者,则应敬而远之……若以谷为妖蛊诈妄者,则当投畀裔土,不宜令亵近紫闱。
15、【出处】晋?郭璞《江赋》:“气?渤以雾杳,时郁律其如烟。
16、《晋书?郭璞传》:“不寿殇子,不夭彭涓,不壮秋毫,不小太山。
17、郭璞注:“儒输,犹懦撰也。
18、白尾鹞,又名:鸢(《诗经》),鸱(《庄子》),鸭、负雀(《尔雅》),雀鹰(陆玑《诗疏》),鹞(《尔雅》郭璞注),鹞鹰(《说文解字》注),灰鹰、白抓、灰鹞、鸡?。
19、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郭璞解释说:“这三只青鸟都是王母之使者”。
20、郭璞注:“凤凰应德鸣相和,百姓怀附兴颂歌。
21、学者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山经》中记载:“荀草赤实,厥状如菅,妇人服之,练色易颜。
22、郭璞注:“俗曰伯都事神虎说。
23、’郭璞曰:‘距虚即蛩蛩,变文互言耳。
24、《山海经图赞》是郭璞为山海经作的注释诗。
25、相传始建于晋代,系由郭璞于西晋末年侨居夷陵(今宜昌)时所建。
26、排云”二字出自晋朝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27、鳐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相柳和相繇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28、从目前显示的种种线索来看,喜欢郭璞,但是她身中的巫支祈迟早会苏醒,到时如果郭璞无法将巫支祈压下,淮祈将永远变成巫支祈,然后被葛洪杀死,从世界上永远消失。
29、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荀草赤实,厥状如菅,妇人服之,练色易颜。
30、特别是郭璞的多首《游仙诗》,使游仙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了。
31、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32、天然塔相传始建于晋代,系由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郭璞于西晋末侨居夷陵(今宜昌市)时所建。
33、晋郭璞《山海经图赞??木》:“?惟灵树,爰生若木,重根增驾,流光旁烛。
34、郭璞注:“模堇,木名。
35、明朱鼎《玉镜台记?郭璞仙术》:“我御云轩下碧虚,采嵩山九节蒲。
36、署预(《山海经》),薯蓣、山芋(《本经》),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吴普本草》),?(《山海经》郭璞传),山?(《别录》),延草(《兼名苑》),王芋(《杂要诀》)。
37、云:‘古者玉帛通谓之币,玉币即瑞玉也。郭璞注:“即佩玉之组,所以连系瑞玉者。
38、载“南山(武夷山)有羽民国”,郭璞注“卵生”。
39、郭璞《游仙诗》:“?荣不终朝。
40、’郭璞曰:‘驳荦,采点也。
41、关于天鸡的记载最早见于晋?郭璞《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42、《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巴俞宋蔡,淮南于遮”裴?集解引晋郭璞曰:“巴西?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募取以平三秦。
43、《文选?郭璞<江赋>》:“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逵傍通,幽岫窈窕。
44、郭璞《江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
45、《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强”晋郭璞注:“字元冥,水神也。
46、郭璞注:“秋麦,禾也。
47、《晋书?郭璞传》:“严平澄漠于尘肆,梅真隐沦乎市卒。
48、晋?郭璞《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49、郭璞注:“《夏小正》传曰:?蜩者,五彩具。
50、《郭璞?东海外大壑赞》写溢洞穴,?昏龙烛。
51、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
52、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53、晋郭璞《辞尚书表》:“以无用之才,管繁剧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