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车:sāo chē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缫丝所用的器具。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此身如綫自縈绕,左回右转随繅车。”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之二:“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 殷夫 《小母亲》:“平常只闻到缫车叹息的车间,今天是充满了讨论的语声。”★缫丝所用的器具。有轮旋转以收丝。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诗:「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1、《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2、当时日本缫丝技术,已由坐缫改为立缀,但禁止立缫车出口。
3、《蚕书》主要总结宋代以前兖州地区的养蚕和缫丝的经验,尤其对缫丝工艺技术和缫车的结构型制进行了论述。
4、其后数年间?在广州?顺德?南海等地区?中小型机器缫丝厂增加到十余家?拥有缫车约二千四百余部。
5、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6、至此,永泰系统丝厂已拥有800余台立缫车,数量居国内之首。
7、宋代大诗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欣然作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表达了他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光绪三十年,他再次投资8万两,购置意大利式直缫车96台,在周新镇开办无锡第一家机器缫丝厂??裕昌丝厂,所产“锡山”牌、“金鱼”牌等丝主要销往法国。
8、《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此身如线自萦绕,左回右转随缫车。
9、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10、颜料坊:更见处处缫车颜料坊地处城南门西内秦淮河东侧。
11、占地28亩,其中:自动缫车间1993m2,选剥车间322.3m2,后整车间2161.5m2,附产品车间350.7m2,机动车间200m2,锅炉房600m2,机修车间和五金仓库329.6m2,仓库5368m2。
12、公司经理2人,办公室1人,财务2人,生技2人,供销3人,前缫车间主任1人,管理员3人,后缫车间主任1人,选剥车间主任1人。
13、⑷缫车:抽丝之具。
14、缲车即缫丝用的车,南方谷雨后收茧抽丝,缫车转动说明谷雨刚过。
15、到明代,北缫车与冷盆相结合,成为后代缫丝技术的主流。
16、永泰养成工场亦同时改装80台立缫车。
17、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18、缫车、祷神和戎治等10个部分。
19、这些缫车是指普及了的手摇式缫丝车,不是脚踏9车。
20、唐代以前的史书记载,尚未见有缫车的名称正式出现。
21、宋朝时,“茧泊山立,缫车之声,连甍相闻”。
22、元代缫车分为南缫车、北缫车两种类型,北缫车车架略低,构件较完整,丝的导程较短,常见为2-3绪同续,与南缫车式原理大致相同。
23、然后由国内机械业自力更生制造,将玉祁制丝所全部改为立缫车,对煮茧机、剥茧机、复摇车等各道工序的机械和工艺也进行了系列的改革。
24、耳听农家村舍的缫车声声,不由得诗兴大发,写下了《过汶河》千古名作。
25、民国21年,又将永盛、永吉合并为一厂,将该厂492台坐缫车全部改为立缫车。提高1.5倍,每组(400绪)只要6~8人管理,而其他等量的立缫车却需20人管理。
26、他委托张复升、费达生按日式立缫车仿制(张、费在日本留学时看到过日式立缫车),经无锡合众铁工厂与上海寰球铁工厂共同施工,试制成功“女蚕”式立缫车。
27、引进了日本丰田式立缫车,由上海环球铁工厂协助安装。
28、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29、汤祖兴投资10万两银子,改革旧式缫车,在上海龙华建造占地22亩的日新改良丝厂,定制日式缫丝车322台、复摇车142台,并配有煮茧机、剥茧机等成套设备。
30、注:向左回旋振举刀时,将刺入体内之刀,要以抽出之要领施行。《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此身如线自萦绕,左回右转随缫车。
31、费达生同制丝教师张复升(也曾在日本留学),研制成功“女蚕”式立缫车,属国内首创,在实习工厂安装了32部,提高了生丝的产量和品质。
32、正因为原本是切实的往事,此时在他看来就像一场人生的醉梦,那野渡的小艇和蒲叶上的雨声才带着几分凄清和寂寥,那缫车的鸣声和楝花风的飘扬才含着一点儿醉意和迷惘,这些构成了江南之忆的主要印象。
33、当时日本已对制丝技术作重大改进,所使用的立缫车禁止出口。
34、1919年在周山浜独资创设锦丰丝厂并任经理,拥有坐缫车48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