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棱:mō lé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摸棱 ”。谓处事态度依违,不明确表示可否。《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貽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世因称 苏 为“苏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 模 ”,今谓“模稜两可”,本此。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改官匪难,当别有骤进用,径入侍从行缀矣。然反覆不常,惟畏慎作摸棱态过当,卒致身辅相。”见“ 摸稜 ”。★比喻言语、意见或态度含糊不清。参见「摸棱两可」条。
1、当然,使用像这样的自然语言编写方式时,会存在许多摸棱两可的地方。
2、她给他的复信写的多少似乎带有摸棱两可的笔调
3、她给他的复信写的多少似乎带有摸棱两可的笔调。
4、他摸棱地望着她,低声地回答着。
5、第一是个人崇拜,注重于个人特性如成就,动机,对摸棱两可的事情的包容程度,乐观,智慧,才干等等。
6、在问到中国最近成功摧毁其在太空的自制废弃卫星而进行导弹发射问题时,对此回答摸棱两可。
7、回答的摸棱两可
8、味道前后在相位数岁,依阿取容,未尝有所发明,常说:“处事不宜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矣。
9、一摸黑、不可捉摸、东偷西摸、东捞西摸、众盲摸象、估摸、偷偷摸摸、偷鸡摸狗、合眼摸象、咂摸、大约摸、小偷小摸、思摸、打摸、抓摸、抚摸、捉摸不定、描摸、揣摸、搔头摸耳、摸写、摸哨、摸底、摸揣、摸棱两可、摸索、摸黑儿、浑水摸鱼、混水摸鱼、盲人摸象、瞎子摸象、约摸、触摸、顺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