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泰:jiāo tà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骄恣放纵。《礼记·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耶?” 宋 陆游 《贺张参政修史启》:“礼絶搢绅,而无王公骄泰之意。”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 齐 封惧东亩,亦可惩骄泰。”
1、雍正读过后颂谕内阁,认为谢济世不仅毁谤程朱,而且对时政“恣意谤讪”,尤切齿于《注》中所去:“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一句,咄咄逼问道:“试问谢济世:数年以来伊为国家敷陈者何事?
2、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3、雍正谓不止毁谤程、朱,其注中“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
4、雍正暴君读过后颂谕内阁,认为谢济世不仅毁谤程朱,而且对时政“恣意谤讪”,尤切齿于《注》中所去:“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一句,咄咄逼问道:“试问谢济世:数年以来伊为国家敷陈者何事?
5、【出处】《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6、及桓子(13),骄泰(14)奢侈,贪欲无艺(15),略则行志(16),假贷居贿(17),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
7、《国语》中有“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这样的说法。
8、搜查谢济世的居所,因为注疏《大学》、《中庸》毁谤程朱获罪,且对时政“恣意谤讪”,帝尤愤怒《注》中所云:“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十月入狱,狱中“欲自毙,绝粒五日”,但未死成,史称“谢济世注大学案”。
9、叔向听后却向他表示祝贺,因为“骄泰奢侈、贪欲无艺”“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必会招致灾祸,而清贫则意味着德行广播、遵循法治,值得祝贺。
10、《国语》记载他“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