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揖:tǔy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周时天子会见庶姓诸侯的一种礼节。《周礼·秋官·司仪》:“詔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郑玄注:“土揖,推手小下之。”清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肃与肃拜辨》:“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注:‘土揖,推手小下之;时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举之。’盖於推手中别此三等之法,实皆拱手也。”
1、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2、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3、其二叫“土揖”,与天揖正好相反:“推手小下”,亦源于自然崇拜,由大地崇拜过渡到对人表示敬意,如老师对学生就可以行“土揖”。
4、’注:‘土揖,推手小下之;时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举之。
5、《周礼?秋官?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6、《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7、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
8、清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肃与肃拜辨》:“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9、《周礼》《秋官司仪》又写道:“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10、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揖让有三种,称为三揖:一种
11、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当时作揖就已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12、《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13、秋官?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14、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15、它分三类:其一叫“天揖”,来源于敬天的祭祀,然后才用于人事,先对天子用“天揖”,再推而广之,对家长、对老师,对所有值得尊重的人。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16、周揖礼可分为天揖、时揖、土揖三种,所谓高揖、长揖是作礼时的高度和时间,而特揖、旅揖、旁三揖是周礼中,王见诸侯的揖礼,周礼注疏?卷三十一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
17、天揖和土揖是空间之揖,时揖是时间之揖。
18、郑玄注:“土揖,推手小下之。
19、《注》土揖,推手小下之也。
20、《周礼?秋官?司仪》土揖庶姓。
21、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22、这里所谓“土揖”是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手前伸而稍上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