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里:qǐl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复姓。汉初有隐士绮里季,为“商山四皓”之一。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亦用作绮里季之省称。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之二:“留侯将綺里,出处未云殊。”参见“綺里季”。★复姓『初有隐士绮里季,为商山四皓之一。见《史记.留侯世家》◇亦用作绮里季之省称。
1、汉高祖能够容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隐居商山,叔度于汉岳推辞不上征聘贤士的车子,这都是适贤人的必情而得贤人啊。一次朝宴刘邦忽然看到了这四个九十岁的老人,就问他们是谁,于是这四个人通报了自己的姓名:东园公,?(lu)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2、历史也没有对绮里季进行更多的记载,只道绮里季原姓吴名实,再无其他。”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3、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邰希菽黄公、角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四皓”。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角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
4、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秦末有东园公、绮里季、邰希菽黄公、角里先生四人,避秦之乱而隐于商洛深山之中,汉惠帝给他们立碑,称为“四皓”。
5、唐?司马贞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词人说,他最初还以为商山中还留下了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老。
6、!~但被他们拒绝改造的女生,却在绮里的巧手下,变漂亮啦~!
7、易怒,讨厌女生(其实就是不能被女生碰到,不过,绮里除外。
8、汉初隐士角里先生和绮里季的并称。
9、’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10、而804年时,吐蕃的首席宰相仍为尚绮里徐(即尚乞力徐然夏)。
11、据清乾隆十一年(1746)洛南知县范启源编《洛南县志》“寓贤”载:“四皓者,一曰东园公,二曰?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修道洁己,非义不动。
12、班固说:“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出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13、商山四皓碑林园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
14、汉高祖能够容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
15、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
16、祭祀绮里季的祠庙。
17、夏黄公、绮里季。
18、似乎对绮里有特别的感觉。
19、东园公、绮里季先后隐居在洛南文显山、商州秦王山。
20、绮与角:绮里季与角里先生。
21、河南省济滦、江苏苏州洞庭西山亦有“四皓祠”、“东园公祠”、“?庵”、“绮里坞”、“黄公井”。
22、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23、四皓,是战国时秦国传授《诗经》的四位博士,即,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
24、秦末汉初时,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25、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两位不愿说出姓名的母亲各交了3 00 0元让孩子到一家条件较好的小学念书。
26、汉初商山四位隐士,名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27、唐?司马贞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28、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
29、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30、四皓姓名:一是东园公,姓唐名秉、字宣明;二是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三是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景;四是?(lu)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京称霸上先生。
31、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