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陈书·始兴王伯茂传》:“ 伯茂 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红楼梦》第十回:“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谦虚有礼,尊重有才学的人。《旧唐书.卷六二.杨恭仁传》:「恭仁性虚澹,必礼度自居,谦恭下士,未尝忤物,时人方之石庆。」《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违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也作「谦逊下士」。 ★修订本参考资料:谦虚有礼,尊重有才学的人。旧唐书˙卷六十二˙杨恭仁传:恭仁性虚澹,必礼度自居,谦恭下士,未尝忤物,时人方之石庆。红楼梦˙第十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违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亦作谦逊下士。
1、西汉自中叶以来,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历佐四世六十馀年为天下母,莽以姑母为凭藉,初以谦恭下士,勤俭廉朴,收揽人心,後以爵位益尊,节操益谦,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而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声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2、时王莽当朝,以谦恭下士笼络人心,虽外戚篡权阴谋昭然若揭,而满朝文武官员都俯首贴耳,争相依附。
3、上联典指东汉?邓训,字平叔,明帝初为郎中,谦恭下士,人多归附之。
4、性不饮酒,颇谦恭下士,对宾客终日谈笑,不及世务,不伐战功。
5、解释犹言谦恭下士。
6、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世祖深爱重之。
7、在诸多史料中,作者主要选取了这样两个方面的史实:燕王哙违背历史规律,盲目追求帝尧禅让的美名,把国家让给权臣子之,以致给百姓带来灾难,造成国破身亡;燕昭王谦恭下士,召来乐毅等四方贤材,与百姓同甘共苦,富国强兵,收复失地。
8、从此,何键深居简出,很少参加社交集会,在待人接物上也显得“谦恭下士,虚心和善”了。居身清廉,不营资产,谦恭下士,善谈论,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
9、街市中人都把我看作小人,而认为您是长者,能谦恭下士啊!
10、谦恭下士,毫无崖岸。
11、定国少年英武身材魁伟,眉目修阔举止有度,推附者遂赠外号“小柴王”;谦恭下士有文儒气象,喜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骁勇超逸素称“万人敌”;“小尉迟”;在农民“军中独以宽慈著”,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
12、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14、隗嚣平时就是一个谦恭下士的人物,此时更是一一重用这些前来归附的士人。
15、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白居易
16、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
17、四皓说:“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只好躲了起来,太子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愿为宾客。
18、西汉自中叶以来,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历佐四世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莽以姑母为凭借,初以谦恭下士,勤俭廉朴,收揽人心,后以爵位益尊,节操益谦,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而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声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19、至周公恐惧流言曰,王莽谦恭下士时一诗,以为不知姓名,必宋人所作,则并《白居易集》而亦忘之。
20、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甲戌侧批: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
21、一百九王莽谦恭下士时,倘若当时身便死,千古忠贞有谁知。
22、连任灵、庄、景三朝正卿、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
23、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24、唐天?(905~907)中,王审知以威武军节度使守福州,向唐朝廷称臣,又能谦恭下士,善用人谋,大有众望,朝士知时,多投审知门下,审知亦无不加礼。
25、可是,他谦恭下士,慷慨大方地笼络了洛阳地区的地方军事精英人物(豪杰),而且用自己的一千人马警卫着这个城市。
26、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白居易1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M·斯科特·派克1教育的目的,并非制造学者、专家、寻找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从恐惧之中解脱出来;因为唯有在这样的人之中,才有持久的和平。
27、后人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28、后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
29、班谦恭下士,言行遵礼守法。
30、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31、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32、王莽,字巨君,封新乡侯,他伪装谦恭下士,结交当时英俊,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好篡夺帝位。
33、初授慈溪知县,清介自持,谦恭下士。
34、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文帝深爱重之。
35、夫王莽谦恭下士,周公恐惧流言,人固难知,知人亦良不易!臣何敢遽指袁世凯为奸邪,第就臣列款观之,其心即使无他,而其迹要难共谅。
36、四皓说:“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只好躲了起来,太子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愿为宾客。近年又出现了“忠义变异”说,认为《三国》反复强调“贤臣择主而事”,宣扬“忠”的相对性和可移性,不同于“愚忠”;“义”的地位在“忠”之上,是贯穿全书的灵魂。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