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眼:xiè y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螃蟹的眼睛。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宋 庞元英 《谈薮》:“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汤,初滚者曰蟹眼,渐大者曰鱼眼,其未滚者无眼,所语盲也。”《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 阳羡 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茶经》蟹眼淬旗枪,食品猩脣调醢酱。”2. 茶的一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鬚、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明 史叔考 《黄莺儿·答僧惠茶》曲:“松牕月明,鐺香消尽相思病,感高僧,旋看蠏眼,与慧眼一般青。”3. 比喻微小的花苞。 元 吴瓘 《柳梢青》词:“墙角孤根,株身纤小,娇羞无力。蟹眼微红,粉容未露,不禁春色。”★亦作蠏眼。茶的一种。
1、因两泉眼状蟹眼而得名。
2、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眼,初滚曰蟹眼,渐大曰鱼眼。
3、泡茶用的开水,一般以蟹眼已过鱼眼生时最好。
4、沙蟹眼柄长,身在洞中也可窥视到洞外的情况。
5、昔日名僧来此尝之,味香而甘,曰:‘此为蟹眼泉。
6、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池寺斋》:“何时来?饼,蟹眼试官茶。
7、因就泉设茶具,依活水法烹之,松风既清,蟹眼旋起,取阳羡春芽,浮碧碗中,味果带甘,而清冽更胜。
8、今人只知葬形,盖拘拘虾须、蟹眼说耳,岂知造化之妙变化固无穷哉!
9、一双蟹眼碧天横,中作中丞别业成。
10、岭南杜鹃别名:紫珠(福建、浙江南部),止血草、粗糠柴、螃蟹目草(福建),老蟹眼(广东),粗糠仔(台湾),鸦鹊饭(江西)。
11、因形状极似蟹眼,故称为“蟹眼井”。
12、系指黑睛破损,黄仁从破口突出如珠,形似蟹眼,周围绕以白翳,眼痛剧烈的病证。
13、大门前一口水塘,如蟹口,门内两口水井,如蟹眼。
14、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15、几水界合处便是水体,所谓虾须、蟹眼是也。
16、堡垒象,也称“蟹眼象”。
17、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
18、蔡襄《北苑十咏》有“兔毛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19、所谓‘蟹眼当求法,蟹死路人亡’也。切忌无乳失陷为空窟,与蟹眼凹陷同。
20、区内层峦叠嶂,峻峭山峰多达165座,主峰蟹眼顶海拔1024米。
21、虾须蟹眼,谓穴心处当证佐明白,消息准的,绕穴之水有分有合.左右盘旋.谓缠护周密。
22、区内层峦叠嶂,峻峭山峰多达165座,主峰蟹眼顶海拔1023米。
23、以其绩缠绕乳穴突穴,使之如蟹眼之突而得名。
24、正所谓“虾须蟹眼呈现瑞气,晨钟暮鼓醒世人”。
25、赵佶认为水烧至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
26、石磐天生两个眼,曰「蟹眼」。
27、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28、宋朱淑真《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29、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30、酒泻蛆牙冰启瓮,茶潆蟹眼雪披襟。
31、泉当蟹眼清如锭,岭入金沟径更幽。
32、蟹眼之作用,一如金鱼,可界眼束气,为龙脉结穴之证佐,有之为吉,以悠回缠绕为佳,不可分而不圆转,八字硬直,斜欹倾泄。
33、也叫四眼古B,蟹眼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