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幅:lì f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立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内大臣 明珠 之称寿也, 崑山 徐司寇 以金笺立幅请於先生,欲得一诗侑觴。”参见“ 立轴 ”。
1、《古木寒泉图》是画家80岁时作品,窄长的立幅画出矗立的松柏,映衬后面山涧直泻而下的飞瀑,在下方汇成流泉,意境清幽,气势雄放而不失雅静,属于不多见的“粗文”一体。
2、立幅,非常之长,四尺有余。
3、偶师董其昌立幅,生秀之趣,快人心目。
4、数幅内容相关而又张幅相同的立幅画心,可装裱成条屏、通景屏或对联。
5、虽为立幅,但在北宋被装裱成手卷,而且是规整的内府“宣和装”,却也颇为奇特。
6、此图装裱形式奇特,立幅裱成手卷,卷首有北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卫贤高士图”5字,曾入宣和内府收藏;本幅有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书“神”字并题记一段,并经清内府收藏。
7、养泉先生吴中老画师也,月前奉访,出示自作立幅,见其笔墨飞舞得董王之趣,令我拜倒,因题一绝以志服膺。
8、刻工精细,线条遒劲,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立幅木印着色佛教故事画。
9、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
10、一次我和朋友探望石鲁,在他画室墙上钉着一幅习作,六尺立幅的纸上尽是苍劲的野草,看后,顿时觉得狭小的画室漠大起来。
11、本幅无款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卫贤高士图”,虽为立幅,但装裱成手卷形式,是北宋内府“宣和装”。
12、原为戴熙的日记手录,多是题画跋文,后经惠年以卷册、大幅、横幅、立幅、纨扇、杂件等为编次成书付梓。
14、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15、大千一见大赏,谓可混作董画,允作立幅一帧对调(后此画以百元售去)。
16、《风雨归舟图》为立幅绢本,通高96厘米、宽49厘米,右下角署“苏显祖”隶书款。
17、两幅同名为《山高水长》的山水画,一个横幅一个立幅,以“平远”和“高远”的不同取景法和苍劲空灵的墨韵再现了长白山的雄峻壮阔,视觉冲击力极其强烈,画面构成复杂,艺术手法多样化,是一眼观之不可尽收胸中的非凡之作。
18、养泉先生吴中老画师也,月前奉访,出示自作立幅,见其笔墨飞舞得董王之趣,令我拜倒,因题一绝以志服膺。此图以立幅构图重重山峦,其间点缀有行旅人物,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
19、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
20、立幅正中是峥嵘巍峨的巨峰,山势奇险在烟蔼中浮现,其下为两山夹峙的峡谷,下部平坦处建有山庄及亭阁,山麓浅沙平岸有渔船停泊,山水中点缀乘轿的士大夫及朴野的渔夫山民,虽寥寥数笔,但人物神情动态跃然于绢素。
21、【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内大臣明珠之称寿也,昆山徐司寇以金笺立幅请于先生,欲得一诗侑觞。
22、按样式论,立幅高于横幅,纸本优于绢本,绫本为最下。
23、此图以立幅构图绘隐士的山居生活:两座山之间的山谷,有溪水曲折蜿蜒而下,汇成一个波纹涟漪的溪池。
24、本图以立幅形式图写北方冬日荒野清旷萧索的景象。
25、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盛子昭《寒山行旅图》绢本,立幅宽三尺五寸,高亦如之。
26、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内大臣明珠之称寿也,昆山徐司寇以金笺立幅请於先生,欲得一诗侑觞。
27、此图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水滨的隐居环境,上端绘崇山峻岭,耸立的山口间露出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山涧又有流泉飞瀑。
28、以尺幅论,立幅以高四尺,宽二尺宜,太大或太小都不值钱;横幅要在五尺以内,横披要在五尺以外;手卷以长一丈为合格,越长价值越高;册页、屏条应为双数,出现单数称为失群;册页以八开才算足数,越多越好;屏条以四面为起码数,十六面为最终数,太多则无法悬挂。
29、虽均收入《名画续录》立幅类,因尺寸相仿,改装成册,俾成全璧。
30、博物馆门门前有“馆藏淳化阁帖王羲之书法”立幅招牌。
31、展品中有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对联、条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笔记等120多件;还有他使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