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氏:jiù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舅父。《诗·秦风·渭阳序》:“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孔颖达 疏:“谓舅为氏者,以舅之与甥氏姓必异,故书传通谓为舅氏。”《国语·晋语四》:“所不与舅氏同心也,有如 河 水。”参见“ 舅父 ”。
1、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抚摩宝泓置道山,郁郁秀气似舅眉宇间。
2、《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东阳自叨禄秩以来,吾母夫人已弗逮养。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氏”来后,“东道”必须趋前接镜迎匾,其余则在门口列队打拱作揖;客进门后东道送茶递烟,并招呼围桌食用茶点;茶毕,散坐片刻,即安排亲朋戚友吃“中桌”。
5、遂鬻囊橐,得钱数百万,舅氏舅母左右给使。
6、清龚炜《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7、此外,在各类文献中也夹杂着大量的历史著述内容,如《作祭献药供牲经》中就有许多可贵的史料,该经开篇就叙述了历史:“读来二年间,君臣施号令,舅氏叙谱系,慧师司祭仪,礼仪序井然。
8、康子父之舅氏,故称弥甥。
9、字绿君,小字琴壤,昭文(今江苏常熟)王氏遗腹女,随母依舅氏辽姓周。
10、父早亡,母携还舅氏鞠养。
11、考古人员将石碑撬起,隐约可辨碑阴文字:“正白旗国戚舅氏子孙章京品级族长泽亲……十五代孙左领常庆……”足见碑阴均为立碑人的名字、官职等。
12、至四十三世周希颜从舅氏杨由义徒居海昌,为海宁周氏之始祖。
13、少从舅氏姚鼐学古文词,所作多沈博绝丽。
14、姑从舅氏而程华之由来,一而二,二而一者,固班班可考也。
15、舅氏旧典,并蒙爵士。
16、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叙说公元前八世纪秦襄公“备兵甲、讨西戎”故事的《诗?秦风?小戎》日:“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17、乃凭枢衡之尊,藉舅氏之势,与夺任心,臧否自已。
18、清龚炜《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
19、长于舅氏,特为周文帝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生,教以书传。
20、善山水,得舅氏周恰山指授。
21、自来墨梅尖以白黑相形,正仲始出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得舅氏遗法。
22、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力耕不罪岁,嘉谷有逢年。
23、传》:“舅氏失道,宗族陨坠,渭阳之思,孔怀感伤。
24、在208名火炬手中,只有肖俊峰曾经举起过祥云火炬。以其是婆罗门种,由先世事火,故云火器,乃佛之舅氏也。
25、更有高其佩的外甥李世倬题《岁朝图》“指头蘸墨肇自少司寇且园舅氏,古无有人也”。
26、盖其舅氏元和陈树华著有《春秋内外传考证》,君更汇辑诸家之说而折其中,疏为三编。
27、腊日2、走狗3、长安少年意气投4、舅氏5、天子的异样6、小新岁中宫宴起风波,修名刺史家人登卫门7、故皇太子之孙与废后的曾孙8、卫氏的考量9、史家琐事10、一荣俱荣,一损俱损11、旧事重提的巧合12、阑入事件的后续13、有福14、用心、变数15、父女16、“那就赐死他!
28、《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奉身玉壶冰,立朝朱丝弦。
29、家贫,寄食于舅氏朱文昭,得其教养,通艺文,癖嗜藏书,见秘籍倾囊购之,喜吟咏,兴至笔随以自乐,又喜考证文字学。
30、少从舅氏姚鼐学诗、古文词,所作多沉博绝丽,既而精通古训及地理之学。
31、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32、宋陈师道《和舅氏公退言怀》:“追陪强韵愧难过,应接前闻觉未多。
33、25岁娶舅氏沙沟赵芝田次女赵云珠为妻,始成家。
34、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
35、清方文《题张方伯忠节巷》诗:“公有舅氏齐重客,七十八龄老词伯。
36、维元十二年岁次丁酉闰五月已亥,居易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维年月日(1),刘氏甥大?,谨以清酌庶羞之奠(2),致祭于舅氏杨君稚棠先生之灵。
37、《文选?潘岳<西征赋>》:“?淫嬖之凶忍,?皇统之孕育;张舅氏之奸渐,贻汉宗以倾覆。
38、然少为舅氏所制,不亲庶政。不崇尚善良,也不亲近邪恶。
39、舅氏携眷属,求深僻处居之,迁入青田至二都双港口渡河,七娘幼少坠水,下游数里。
40、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
41、《晋书?庾亮传论》:“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
42、依本郡果愿寺舅氏法绪出家(辅行云。
43、字文泰称为舅氏,位仪同三司。
44、方苞有些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的残酷与黑暗;《送冯文子序》、《送吴平一舅氏之钜鹿序》、《请定征收地丁银两之期□子》、《请备荒政兼修地治□子》,反映了一些州县吏治黑幕及民生疾苦,较有现实意义。
45、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③。
46、今乃为舅氏铭墓,其又能已於潜然也哉!
47、投果愿寺舅氏出家)二十进受具戒(梁太平二年也。
48、《晋书?庾亮等传论》:“外戚之家,连辉椒掖;舅氏之族,同气兰闺。
49、一篇,叙宋宣和间申纯(字厚师)与舅氏王娇娘眷恋事,文极长,哀感顽艳,不忍卒读,此在以往认为难觅之文,亦不图于斯编得之。
50、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51、舅氏”来后,“东道”必须趋前接镜迎匾,其余则在门口列队打拱作揖;客进门后东道送茶递烟,并招呼围桌食
52、苕龄即从舅氏学画,工仕女,清轻淡雅,妩媚秀逸,尽得费翁真传,未弱冠已名噪乡阁,极为晓楼推重,许为费派传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