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祀:chéng s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诗·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轡耳耳。”《汉书·韦玄成传》:“世世承祀,传之无穷。”
1、(《左传》文公十五年)这里把继承大夫政治权力称为“承祀”。
2、说《乐经》失传,主要是指“六代乐舞”这种有具体承祀对象的乐舞形态本身,但礼乐观念“未失”。
3、经秋审、朝审的案件,其处理的结果大致有四种: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该志“古迹”篇中载:“董永祠,在城西太和庄,去家甚近,子孙至今承祀不乏。
4、龙?承祀,六辔耳耳。
5、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铭》:“石坛承祀,丰碑颂灵。
6、而于孝庙、武庙皆称嗣皇帝,称臣,称御名,以示继统承祀之义。
7、宫》:“龙?承祀,六辔耳耳。
8、男到女家落户,通常要写“赘书”,内容为赘后男子的义务和权利、子女承祀、财产继承等条款。
9、又念其圣祖“既于天井关立庙荐享,历有年所,承祀岂可无人?
10、情实,即罪行属实、量刑确当,应当处决;缓决,指情节属实、危害性属实,但有值得怜悯的情节,一般可减为流刑或徒刑;留养承祀,指案情虽重,但因父母、祖父母等尊亲属无人奉养或无人继承祭祀,需要留下来奉养和祭祀,乃对囚犯决杖带罪回家尽孝,待父、祖去世或有人奉养、祭祀时,再接受刑罚。
11、龙与文学龙在古人的宗教、政治观念中具有一定的位置,龙纹又是现实生活中极为流行的纹像之一,龙自然要成为文学家笔下的素材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中所提到的龙多指器物上的龙纹,尤其以龙旗为最多,如“龙旗十乘”(《商颂?玄鸟》)、“龙旗阳阳”(《周颂?载见》)、“龙旗承祀”(《鲁颂??宫》)等等。
12、《清史稿?理密亲王允?传》:“允?口不道忠信之言,身不履德行之义,咎戾多端,难以承祀,用是昭告昊天上帝,特行废斥,勿致贻忧邦国,痛毒苍生。
13、继续镇守宣光,并获“颁给民禄,使之承祀”,成为当地的管治者。
14、古今什邡有李冰祠墓承祀。
15、原置薄产供祭,不期元末兵争,祭田被军混占,坟茔亦隐其形,幸我嫡姐琼享,极力匍奏帝庭,正德八年断复,田地山场始定,叨蒙恩救承祀,每岁春秋荐馨,迄今四十七代,碑铭将朽欲更,通族散处异地,将近族经鸣,聊捐些微之费,勒石建碑重兴。
16、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进围雒县(今广汉),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亡,后封靖侯,葬今白马关,有祠墓历代承祀。
17、狂昏承祀,国维以紊,毒流九县,衅秽三灵,?绅戮辱,黔庶涂炭,人神同愤,朝野泣血。
19、祈自出缗钱买地河之东,以徙置之,庶几子子孙孙与其邦人奔走承祀弗懈。
20、其沂州府郓城县、费县,及曲阜复圣颜子庙东庑,清代各设奉祀生,以鲁公后裔一人承祀。
21、在雍正时期,还增加了一种叫做“留养承祀”的减轻发落的方式:如果死囚犯是独生子,如果处死其父母和祖父母就无人供养、送终,经过皇帝批准,改判重杖一顿再枷号示众三个月,免掉了死罪。
22、这肇始于“始皇帝”,一统天下者就是自己,干吗还要承祀别人?!由于“六代乐舞”是国家祭祀在特定时间、场合,由特定承载群体所展示的乐舞行为,如果统治者将这种乐舞展示的环境和场合祛除,没有了专习并以致用的承载群体,用不了太长时间,这种具有明确指向性、对场所与环境有着强烈依赖性、只能在国家最高祭祀中所用、作为“小众”的乐舞失传也就势在必然了。
23、庄,去家甚近,子孙至今承祀不乏。
24、数年,授太子太傅,献箴于太子曰:“伊昔上皇,建国立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业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统重,故援立太子。
25、兆贤“乏嗣承祀子”,按封建宗法制度,程文炳出继给三叔程兆贤。
26、室内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匾额拓本,跋曰:“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
27、汉?刘桢《黎阳山赋》:“南荫黄河,左覆金城,青坛承祀,高碑颂灵。
28、余钦奉天子简,莅闽司鹾,下车以来,自矢冰蘖,凡所以惠贾通商而兴革利弊者,靡不尽心力而为之,九载于兹,神其默助,□□后故莆人,父母之邦,尤为神所栖托,宜闽人之承祀者,有叩必鸣,有响必应,忾闻?见,如子姓之奉祖先也。
29、何以为失,主要是秦代以下的统治者出于多种考量不再将周所推崇的六代君主作为必须承祀的对象。
30、龙?承祀(31)。
31、青坛承祀,高碑颂灵。
32、特别是在当时尚未发明乐谱、舞谱,亦没有现代科技手段诸如录音、录像的情况下,就乐舞这样一种具有强烈时空性质的音声技艺形式说来,其传承均靠“活体”,没有了管理机构、教习人员、传承对象、使用环境、承祀对象,这种乐舞还会有整体意义上的存在吗?从这种道理上讲,如果说六代乐舞“毁于秦火”,那这火就是始皇帝膨胀之“火”,他从制度上祛除周公定制,这对六代乐舞的打击是致命的。
33、《汉书?韦玄成传》:“世世承祀,传之无穷。
34、乃敢承祀,余胙赋赐。
35、当诛;缓决,意为缓期执行;矜,意为可怜;疑,意为案情有疑点;留养承祀,意为接续后代“香烟”五类。
36、鉴于六代乐舞承祀对象的特殊
37、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谓奉统承祀,非谓不得复其父祖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