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dàn ju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戏曲角色。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刀马旦、武旦等区别,有时亦特指青衣、花旦。 沈从文 《旅店及其他·阿金》:“家里有福不享福,脚板心痒痒的,闪不知,就跟唱花鼓戏的旦角溜了。”★传统戏剧中扮演妇人脚色的演员。 【造句】要成为有名的旦角必须下很多苦功。 ★传统戏剧中扮演妇人的脚色。也作「旦脚」。
1、许多芗剧青衣旦角非常热衷学郑派唱腔。
2、主要演员有:旦角杨桂芳、黄玉花、董隆彩,大净马忠福、吴隆仁、刘泰利、文汉斌,丑角杜文书(黑熊)、谭明生,须生李长发、王五泰、潘仕安,小生孙泰正、张少华和琴师任中贤、赵本义、朱新城,鼓板王琏、强志发等。
3、他是继葛子香、谈雅芳之后最负盛名的旦角演员。
4、表演时,表演者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悬控通常高80厘米-90厘米,重3.5公斤-5公斤的偶人做出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枪弄棒、腾空驾雾、抡水袖、踢纱帽、闪官翅等难易不等的复杂动作,赋予木偶艺术生命,动作栩栩如生,如旦角的“杨柳腰、步步俏”等。
5、同年8月,即随“中国川剧团”赴东欧四国演出,担任《焚香记》、《柜中缘》、《芙奴传》等戏的老旦角色,受到东欧四国观众的赞赏。
6、旦角演员的理想脸型,不能见棱见角,轮廓线条要柔和,最好是瓜子脸,或者是鹅蛋形的。
7、尚小云的表演以神完气足和文戏武唱为特点,在旦角的妩媚多姿中增添了几分阳刚之美。
8、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最负盛名的草头为圩调班打破“女子不唱调”的旧习,出现了第一批彩调剧女性旦角。
9、荀令香(1921~1992)原名龠禾,字爱和,荀慧生长子,京剧旦角。
10、清乾隆时,秦腔旦角魏长生在北京演出后,“名动京师”,踩跷之技从此推广到全国各兄弟剧种。
11、这段戏里,手按纱帽,双眉紧锁,在场上以旦角的台步踱来踱去,筹思万全之计。
12、有以扮演旦角出名的,后在桑植水泥厂担任多年工会主席的王贞祥同志以及现仍云游四方的莫祖喜等同志;有以扮演丑角闻名,后以行医为业的“刘六儿”等同志。
13、这些班社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秀演员,如人称戏子状元的红脸岳登鹏、黑脸张学为、“花脸兴”岳兴、“红脸王”刘法润、红脸“新头”许忠新、小黑头薛忠奎、文武生“黄娃”黄儒秀、黑脸“一声雷”张朝云、红脸“舍命王”郭进安、旦角“老少迷”周兴花、花旦“银铃铛”等。
14、《斩秦英》一折是以旦角为主的唱做工戏。
15、张树萍,广西桂林市桂剧团旦角演员,生于1964年。
16、秦腔旦角,主工小旦、花旦。
17、筱玉霜,女,评剧旦角。
18、的生角戏,据理以推,总当是看过韩世昌的旦角戏。
19、一次他把姐姐找来演旦角,老爹郗盈廷知道后气得大发雷霆。
20、1947年5月,许志林绶新市委任朴斋、武庆贺(一名无寿堂)、史一轮、韩德三、等领导人所委托,带了一百五十元“济南票”奔走于盂县、平定招聚昔日戏友和星散艺人:须生葛秀枝,王义诚,王寿猫(岔口人);旦角刘昌锁(艺名粉条旦,平定人)、聂金鳌(艺名桃沟旦,平定人)郭红梅(寿阳人)、杜兰香(坤角,河北人)郝二桃(阳泉五渡人)王红小(艺名红萝卜,石卜嘴人)董秀玲;花脸商富来(平定西头岭人)、赵富喜、史爱祥、王义昌(艺名茶叶黑);三花脸;刘书让、荆王锁等。
21、崔兰玉:女,豫剧旦角。
22、今天的工作坊包括了六个环节:歌舞伎的历史、男角反串旦角的女形、歌舞伎的化装艺术、综合艺术的歌舞伎、附打?音响制造的舞台效果、以及表演。
23、在团里他结识了著名的男旦教育家李德富,开始被旦角艺术之美折服。
24、武惠敏,女,豫剧旦角演员。
25、章遏云(1911~2003),女,京剧旦角。
26、以旦角演猴戏,京剧史上至今无第二人。
27、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
28、旦角分正旦、小旦、摇旦、老旦。
29、表演时,表演者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悬控通常高80~90厘米、重3.5~5公斤的偶人做出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枪弄棒、腾空驾雾、抡水袖、踢纱帽、闪官翅等难易不等的复杂动作,赋予木偶艺术生命,动作栩栩如生,如旦角的“杨柳腰、步步俏”等。
30、主要角色全仗旦角,俗称“包头的”或“粉头”。
31、和彭国珍主演的《烤火下山》、《借亲配》,旦角周惠侬、生角李廉森主演的《打瓜招亲》最具光彩。尤其在《借亲》、《姊妹易嫁》、《沂河两岸》等剧目中的演奏,深得行家的好评和广大听众的赞许。
33、曾以旦角演员身份,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
34、越调旦角行当的代表人物是毛爱莲,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运用越调传统音乐唱腔创造了一种轻圆润、曲调清新的声腔艺术,塑造了雍容尔雅的洪美荣(《火焚绣楼》),活泼可爱的王玉姐(《招风树》)以及勤劳、勇敢、淳朴、热情的张大娘(《卖箩筐》)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难怪许昌漯河一带农村流传着:“破上一月不吃盐,也要看看毛爱莲”的赞语。
35、丁丁腔在初始阶段“拉绫子”摆地摊,又叫两人戏或对子戏,一生一旦,生为“外角”,旦为“里角”,唯旦角也多由男子装扮,脚踩垫子,头戴额饰,腰系裙子,两鬓插花,手持彩扇或罗帕。
36、李小嘉,女,湖南花鼓戏旦角。
37、陈伯华,女,1919年3月(农历己未年)出生,湖北汉剧旦角。
38、旦角儿:我是一名班长,有一次在组织开班务会时,本班一名战士嫌我啰嗦,半天讲不到点子上,竟然当众提醒我就寝时间到了,该散会了,弄得我好不尴尬。
39、身披元青短袄,着元青长裤,腰束汗巾,或红或绿,赤足撒鞋,式如梨园旦角。
40、程砚秋在京剧旦角中独树一帜。
41、一百三刘兰秋,浙江绍兴人,她的娇憨妩媚皓齿明眸虽然是旦角演员的必备,但更重要的是她的技艺娴熟如行云流水珠落玉盘,尤其以刻画与她同龄的少女见长。
42、戏班中另一旦角原是琪官的师妹,闻听忠顺亲王府已知琪官匿于紫檀保,欲去缉拿。
43、唱功,丑角用小嗓,生角用本嗓,净角用粗嗓,旦角用假嗓。
44、武大哥素来以嗓音低沉浑厚著称,他能反串出旦角儿的唱腔实在是又给了大家一个结结实实的惊喜。
45、宋丽玲:同志,为什么传统京剧中的旦角都由男人来扮演?
46、这部戏是男人戏,旦角戏少。
47、孔雀屏,女,粤剧旦角。
48、光绪二十年(1894),最后一个弋阳腔班社乐平义洪班也演唱乱弹腔,接着许多高腔艺人,如生角李三保、旦角余兴师和净角汪兴师等都陆续兼演乱弹戏。
49、杭剧有过一段很精彩的日子,上海的百代、丽都、胜利三家唱片公司都曾录有老生俞少泉、旦角绿牡丹、粉艳霞等人的唱片。
50、五现在画里的蓝采和是个小孩子,很秀气,在戏里是用旦角扮的,以致赵瓯北竟以为他是女的,这实在是一大误会。他的事迹最早见于沈汾的。汪曾祺
51、因文戏较多,旦角较具特色。
52、东北角艺术公寓项目东起东马路,南临北城街,西至城厢东路,北接北马路。这不仅使旦角艺术焕发出空前的光彩,而且带动其他行当,争奇斗绝,流派纷呈。
53、1944年在西安豫声剧院学戏,拜师毛青山,主攻旦角,兼习小生。
54、四梁指红脸、黑脸、旦角、小生。
55、旦角以顶绸帕、系手巾、扮仙头、巴巴头插红、黄色饰物,身着一套
56、湘剧女艺人旦角是这个栏目的重要题材。
57、纵览全篇,首先是调式众多:二黄、西皮、昆曲、四平调、高拨子……其次是流派纷呈:梅(兰芳)派、荀(慧生)派、张(君秋)派……然后是板式齐全:原板、二六、流水、散板、摇板……更兼行当多变:青衣、花旦、刀马旦、花衫、闺门旦……以点带面地体现了京剧旦角声腔的发展。
58、石小梅从小坐科江苏戏剧学校昆曲班,学的是旦角。京剧界有句行话,北京坐科、天津唱红、上海挣钱。
59、锣鼓声中先由丑角出场,手持折扇,咏罢介词(登场诗),接着与锣鼓班子搭白,与观众交流,插科打诨,有固定的台词,也有即兴创作的,然后请出旦角边唱边舞。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