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孽

爱造句 2年前 (2023-12-28) 经典造句 44 0

臣孽:chénni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国君庶子对君的自称。世子为嫡,馀子为孽。《礼记·玉藻》:“凡自称……公子曰臣孽。”孔颖达疏:“称臣谓对己君也。”

1、与其说是贵族,倒不如说是孤臣孽子。

2、可是,就在“那顷刻,那彷徨的顷刻,我已经尝到”“生与死间距离,”以至于体验到“那无边的萧瑟”、“恐怖”、“凄惶”、“孤臣孽子的绝望”一起涌上心头。

3、其实,这只是江南文化的一种外在表征,其骨子里同样有越甲三千般的一往无前,壮怀激烈;有孤臣孽子般的卧薪尝胆,悲愤忧患。

4、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5、孟轲有云,“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故多善功。

6、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7、翁氏六兄弟当时都在福建闽国王朝中当官,最后闽国被灭亡,在改朝换代时期,孤臣孽子们只有投降,才能免祸,要不然就改名换姓,逃亡避难,如果死抱着忠君爱国的念头,只有被抄家灭族。

8、就书法而言,“三尚书石碣”堪称上乘佳作,特别是王铎师法颜真卿、米芾,工行草书,笔力遒劲,刚柔兼济,长于布白,曲尽书法之妙,颇受书法界推崇;从内容上看,“三尚书石碣”还从一个侧面道出了部分降清的明王朝的孤臣孽子,政治上仰人鼻息,失意无聊,思想上遭人非议和良心自责的苦闷心情,故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9、袁世凯、徐世昌的上述行为,使得前清孤臣孽子们兴高采烈

10、如何天不悔(讳)祸,一旦夺我元戎,沧海雨泣,神州晦冥,孤臣孽子,攀木腐心!

11、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12、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

13、白云骄霜立刻摆出孤臣孽子的模样,痛心地说:“当时傲笑红尘不在,方界只靠自己一人,独木难支,当我需要你们的武功策略之时,你们在哪里?

14、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

15、这一下东北几乎都成了他的天下,是不可容忍的事情,一批皇清的孤臣孽子,纷纷想出办法,要把他拉下马来,近代有名的“丁未大参案”就此开始。

16、于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江南人”以自身特有的人生情怀和卓尔不群的人格风范,在华夏民族史上留下了足以不朽的辉煌篇章,以使我们从中掂量出江南的丰厚与深邃、沉重与悲凉,看到江南的骨子里,同样的也有着越甲三千般的一往无前和壮怀激烈,有着孤臣孽子般的卧薪尝胆与悲愤忧患。

17、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松柏不历岁寒挺秀,孤臣孽子不厉熏不达。

18、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19、蒋抱玄云:“《孟子》:‘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

20、一听心中窃喜,挑战者叛逆者孤臣孽子就该这样!

21、孤孽,谓孤臣孽子。

image.png

22、清人陈康祺早就指出:“秋帆(毕沅)制府爱古怜才,人所共仰,其交和?,慑于权势,未能泥而不滓,亦人所共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23、除了速战速决、一举平定所谓“叛乱”的意图外,清廷最为惧怕的是汉人与藏人、羌人诸部接近,害怕明朝遗老遗少以孤臣孽子之心,选定天高皇帝远的大小金川为最后抵抗基地。

24、作者在书中说:“时异境迁,远非昔比,人民已经起来,民主自由,已成时代主流,历史洪涛,革命形势,无可抗拒,人民时代,民主世纪,哪里还容孤臣孽子们侈谈‘维新’、‘变法’,玩弄‘拥光绪’、‘保大清‘的一套?

25、尔虞我诈的政争不适和你,登高一呼也不适和你,你此生只合江湖老,难遣孤臣孽子心。代表华人在政治上发声的钟士元,曾因被邓小平斥为“孤臣孽子”而留诸香港回归史中。

26、这样就把大势已去的典型环境中慷慨殉国的这位孤臣孽子的典型形象塑造得更为高大。

27、独孤臣孽子②,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28、严迪昌《清词史》云:“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

29、辛亥革命后,以孤臣孽子自居,束发古装归乡讲学教徒。

30、或者骆宾王“孤臣孽子”的命运,隐隐然书写进后世的血脉之中,为这个家族在每个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埋下伏笔,并从钱复家族的百年历史中得到昭示

31、孤臣孽子,攀木腐心!

32、《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33、三朝清帝,又为何会对八大山人这位明王朝的“孤臣孽子”的作品如此钟爱有嘉?

34、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