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君:xián j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贤明的君主。《国语·越语上》:“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宋 秦观 《国论》:“若以功业言之,则 始皇 之英伟杰特,又非 武帝 之可比也,然而万世之下,号 始皇 为暴主,称 武帝 为贤君。”《清史稿·礼志三》:“且 蜀 汉 至初 唐 不乏贤君,安可闕略!”2. 指封建时代贤明的贵族或地方官。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信陵 、 孟尝 、 平原 、 春申 ,食客数千,称为贤君。”《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絳 吏民闻将杀 逵 ,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寧俱死耳!’”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一:“人臣得称圣君、贤君, 晋 曹攄 一县号曰圣君。《薛宣传》‘属县各得贤君’是也。”★贤明爱民的君主。《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常叹贤君务勤俭,深悲庸主事荒淫。」
1、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2、同样,不说得过且过而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将“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具体化,一个放歌纵酒的旷士形象呼之欲出。“夷世不可逢”以下是此诗第三层,记录了奔竞小人对道旁旷士的谈话,他们对旷士说道: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君王也是真正爱才的贤君。
3、诚贤君殷勤于清良,圣祖?笃于明勋也。武丁大戊,并贤君也。
4、宋秦观《国论》:“若以功业言之,则始皇之英伟杰特又非武帝之可比也,然而万世之下号始皇为暴主,称武帝为贤君。
5、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
6、?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云攀毁栏槛,自非贤君,焉得忠臣?
7、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
8、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9、勾践是贤君,范蠡、文种是良臣。
10、远近颂文公为“贤君”。
11、汉王充《论衡?明雩》:“或未当雨而贤君求之而不得,或适当自雨恶君求之遭遇其时,是使贤君受空责,而恶君蒙虚名也。
12、」太公对曰:「贤君治国,不以私害公: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法不废于仇雠、不避于所爱;不因怒以诛,不因喜以赏;不高台深池以役下,不雕文刻画以害农,不极耳目之欲以乱政,是贤君之治国也。
13、三秋月斜挂天边,相思长存心间。不知饼中何陷,送君必定蜜甜。祝愿中秋快乐,日子平安悠闲。短信传我心声,贤君见信欢颜。
14、借乾隆皇下江南一段历史揉合民间野史,创造了银幕上乾隆皇帝儒雅风流的一代贤君形像,借古讽今,穿插
15、而如今,是大清圣朝,贤君当道。
16、当今圣上确实是兢兢业业的贤君,按理说应该河清海晏举世升平,自然无灭朝之祸。
17、唐玄宗曰:“闻彼国有贤君。
18、颜周轻蔑地瞟了一眼,理直气壮地说:“错了,错了!舜不就是出自垅亩之间么,就是你们说的村野匹夫啊!他却当上了贤君。
19、西夷人也,为三代之贤君。
20、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
21、熊贤君,1957年生于湖北麻城。
22、贤君》:“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
23、《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唐张守节正义:“言纣父帝乙立后,殷国益衰,至伐纣六十年闲,谄佞小人在於朝位,忠贤君子放迁於野。
24、贤君立则信著而义达,盟可息焉。
25、文人通过咏史组诗的创作,流露出隐逸情结和对贤君能臣的期盼。
26、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
27、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
28、暴君(如顺治)、亡国之君(如宣统),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子平排出有人四柱锋利,才能高,理应十分富贵,但多福泽不厚。3.孤高:学术数在不谄不渎,紫微是帝君,如守命就妄以皇帝自居,殊不知帝有贤君(如朱元璋)、昏君(如崇祯)、暴君(如顺治)、亡国之君(如宣统),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子平排出有人四柱锋利,才能高,理应十分富贵,但多福泽不厚。
29、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
30、借乾隆皇下江南一段历史揉合民间野史,创造了银幕上乾隆皇帝儒雅风流的一代贤君形像,借古讽今,穿插乾隆和刘墉之间的君臣斗智,机智幽默,刘墉妙计激扬州一怪郑板桥出手献画,桥段一绝。
31、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洽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
32、与近臣燕语,辄引古昔贤君以自况。
33、⑷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34、《请追赠郭嘉封邑表》:“贤君殷勤於清良,圣祖敦笃於明勋。
35、清刘大?《与李侍郎书》:“学既疏芜,地复悬隔,不能稍自振厉,以窥见大贤君子之门墙。
36、今庆明府为贤君,主簿为忠臣。
37、【唐虞之治】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
38、舜尧,唐尧、虞舜,传说中古代的贤君。
39、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40、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47)粟陈,民物康阜(48),三代后称贤君焉(49)。
41、解释: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
42、贤君”也罢,“贤者”也罢,因为阮籍的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千载之下,读者也难以深究了。
43、人皆称“积贤君”。
44、若非得侍贤君子,此生不愿再嫁人。
45、历史上的贤君圣主大都是以此闻名。
46、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47、性恭俭仁爱,乐贤下士,推毂甚众。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48、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
49、秋月斜挂天边,相思长存心间。不知饼中何陷,送君必定蜜甜。祝愿中秋快乐,日子平安悠闲。短信传我心声,贤君见信欢颜。
50、马有智,戴贤君,李肖梁,方维焕。
51、上曰:“太宗固一代贤君,明皇何如?
52、旧时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53、《孔子家语?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54、夫徒处而致利(30),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1),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55、春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像春天一样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56、到底贤君统治时他们是苦是乐?
57、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贤君。
58、秦策一》:“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59、今日汉朝兴旺,天下一统,既有明主贤君,又有忠臣义士。
60、传下》:“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
61、贤君您给我的已经不少了。
62、夫徒处而致利(2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63、?对曰:“古之贤君。
64、古之贤君圣,主囊括寰宇,统摄万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