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古薄今

爱造句 2年前 (2023-12-21) 经典造句 57 0

厚古薄今:hòu gǔ báo jīn基本解释:[stress the past,not the present;emphasis on the ancient as against contemporary] 重视古代,不重视现代●详细解释:重视古代,轻视现代。多指学术研究方面的一种现象。 吴晗 《灯下集·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几十年来的旧 中国 的学术界,笼罩着一片厚古薄今的气氛。”★◎ 厚古薄今 hòugǔ-bójīn[stress the past,not the present;emphasis on the ancient as against contemporary] 重视古代,不重视现代★尊崇古代而轻视当代。如:「『厚古薄今』的观念,无形中成了学术进步绊脚石。」

1、由尊祖孝亲又导出一个普遍的心理定势,即极端尊重传统,并因此形成了厚古薄今、因循守成的思想倾向。

2、不知是消费者厚古薄今,还是这些拓片价格相对便宜的缘故。

3、冉云飞聊唐诗当属此列,我们不必厚古薄今。

4、写史本应“厚古薄今”,因受占有资料所限,无奈只能“厚今薄古”,留给后人再提炼吧!

5、由于“崇古斋”与当时批判的厚古薄今”相抵触,于是改为“承古斋”,匾名由著名书画家李可梁先生题写。

6、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皇权,李吉甫一改过去地理学家厚古薄今,传疑失实,莫切根要的毛病,而以厚今薄古,实事求是,讲求实用的原则来编著《元和郡县图志》。

7、主义盛行的时期,厚古薄今是不容争辩的天经地义。

8、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

9、,厚古薄今变得很时尚。

10、厚古薄今,以老卖老,大概是中国文化人的通病,在书画界亦如是。写历史剧,臧否古人,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采

11、厚古薄今,以老卖老,大概是中国文化人的通病,在书画界亦如是。

12、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作什么好现象。

13、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14、厚古薄今从观念上讲是不对的,因为是现代人,老往后看不好。

15、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

16、就楹联来说,我是有点“厚古薄今”的。

17、范文澜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厚今薄古和厚古薄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18、他的品位是多元的:自诩厚古薄今,兼收并蓄,喜欢明清家具,收集西洋古钟,尊重历史品质,注重文化细节。

19、古人也有“厚古薄今”的毛病,总觉得过去怎么怎么好,现在怎么怎么不好,时常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

20、如果有谁敢于对自己并不了解的清代诗歌嗤之以鼻,厚古薄今,朱则杰先生就会告诉他,在没有了解妄下断语,是不理智的,也缺乏说服力。

21、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厚古薄今,全盘接受。

22、但要避免贵远贱近和厚古薄今,否则,就可能陷入一种“批判的陷阱”。

23、这种状况用中国人自身的话语来形容,也就是“厚古薄今”。

24、但是现代人很多厚古薄今,喜欢古物,其实现代艺术品如果能在延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是非常珍贵难得的。

25、观之者且勿以古人君子之言而判诸文,圣人所遗,世人几无所通晓者,然厚古薄今者,比比皆是也。

26、继承传统文化,不厚古薄今;学习外国文化,不照搬照抄。

27、毛泽东: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8.《荀子大儒法先王证及其它》,《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10期。

28、毛泽东: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

29、正因为这种求真和自信,1958年3月陈伯达作《厚古薄今,边干边学》报告,在全国掀趣批判厚古薄今,刘书却在批判会上发言:“科学是求真,无所谓厚今薄古”,“历史的精义也是求真,人类历史之‘真’,并无古今截然对立之分,同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

30、他还说:“在习惯于厚古薄今的中国,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最不为人重视,文学史上的清代就是如此

31、我无意于厚古薄今,认为陕北“闹红”、“延安时期”确应大书特书。

32、后来,他坚决反对提倡青年读古书,钻故纸堆,坚决反对厚古薄今,主张“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的古书。

33、我们今天谈论大禹,并非“信而好古”,更非“厚古薄今”,而是实事求是地对待祖宗先人,激发民族自尊心,引出对今人的启迪

image.png

34、……可能由于我的偏见,可能因于我厚古薄今,我总觉得严格说来,清中期以后竹刻退化了,许多刻法没有人搞了。学说、全息理论和现代反射区体系,结合世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扬长避短,厚古薄今,经过长期而系统的探索实践。

35、厚古薄今,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己政权的惯用手法。

36、熟读历史,不在厚古薄今,而在温故知新。

37、在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工作上存在着“重洋轻中”、“厚古薄今”(指重视解放前和外国的电影资料。

38、如有的把创新人才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动手能力,而把创新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为学生开设几门“创造学”、“创造方法”课程,而把所谓的创新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著有论文《关于吴敬梓的世界观和创造方法》、《试论目前在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讨论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形象思维是对世界艺术的掌握》、《〈红楼梦〉对“仁”的揭露和批判》、《试论〈红楼梦〉的总纲》,散文《颂歌献给周总理,匕首投向“四人帮”》,评论《在“厚古薄今”后面》、《激流浪花》等30余篇。

39、继承文化遗产,一味厚古薄今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40、这是作者对一些“厚古薄今”者的感叹和批评。

41、工作责任加上感情因素,我是恪守“厚古薄今”的保守派。

42、继承文化遗产,一味厚古薄今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43、今天,说世风日下,还多少有些厚古薄今。

44、陈建明同志上任后,纠正了文物征集工作中厚古薄今的传统,既重视征集古代文物又重视征集近现代文物。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