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娘:xìni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美女。清褚人穫《坚瓠补集·匀面尚黄》:“辽时,燕俗妇人有颜色者,目为细娘……宋彭汝礪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2.指少女。清唐孙华《王南湖纳燕姬戏赠四绝句》之一:“十五嬋娟唤细娘,闹蛾斜插鬢云旁。”《何典》第四回:“他説不论年纪,穷富,细娘,堂客,只要生得标致。”★姿色美好的女子。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卷三.匀面尚黄》:「辽时,燕俗妇人有颜色者,目为细娘。」
1、东乡人发音“他们”为“给的”,伯母为“娘娘”,发声为阳平,称小女孩为“小细娘”,尾音部分拖音比较明显。
2、郑细娘为郑成功的姑姑,嫁予粮官陈一贵,与郑成功一同来台拓垦。
3、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4、’明陆伸《走三桥词》:‘细娘分付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
5、宋?彭如砺诗:“有女夭夭称细娘(辽燕俗称女为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7、郑细娘墓迄今已届三百多年,是郑氏家族拓垦台湾的少数遗迹之一。
8、阿英《明朝的笑话》九:“两脚鏖糟拖破鞋,罗乖像甚细娘家。
9、清褚人获《坚瓠补集?匀面尚黄》:“辽时,燕俗妇人有颜色者,目为细娘……宋彭汝砺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10、《何典》第四回:“他说不论年纪,穷富,细娘,堂客,只要生得标致。
11、里中始共服细娘智。
12、他说不论年纪、穷富、细娘、堂客,只要生得标致。
13、在《重印何典序》中谈及这本书的特点时,首推“此书善用俚言土语,甚至极村的字眼,也全不避忌”,书中的用词,包括人名地名这样的专名,尽量采用当时江浙一带的成言俗语,上面引例中“豆腐羹饭”“臭花娘(或花娘)”“标致细娘”“独囡”等都属此类,“豆腐西施”也是其中之一。
14、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15、清唐孙华《王南湖纳燕姬戏赠四绝句》之一:“十五婵娟唤细娘,闹蛾斜插鬓云旁。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