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说

爱造句 2年前 (2023-12-06) 句子大全 61 0

性灵说:xìng líng shuō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清 袁枚 的论诗主张。他吸取和发展了 宋 杨万里 和 明 袁宏道 等人之说,主张作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反对以 程 朱 理学束缚诗歌创作,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示不满,批评了 沉德潜 的“格调説”和 王士禛 的“神韵説”。但他所说的性灵,多属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其作品很少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1、首先,性灵说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它把心或心灵看作是文学的源泉。

2、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差异实为对袁枚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使性灵说有所发展。

3、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六七:“他既讲格调,又讲温柔敦厚,所以不致如神韵说之空廓,同时也不致如性灵说之浮滑。

4、他们提出的“性灵说”,“性”是指个性,性情,“灵”指心灵,即意念和感受。

5、明乎此,我们才会明了这位以发抒主体感受为特征的“性灵说”的倡导者的审美个性的执著,也才会明了他辞官后审美个性得到无所拘制的发展写下《晚游六桥待月记》的原因所在了。

6、乾隆年间的袁枚创性灵说,沈德潜创格调说,翁方纲创肌理说,他们的创作和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

7、他觉得八股时文不能表现作者的个性,与性灵说距离太远,扼杀作者的生命力。

8、难能可贵的是其差异实际上是对袁氏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使性灵说有所发展。

9、乾隆年问,袁枚大倡诗歌“性灵说”,并为“艳诗宫体”张目,潘德舆对袁氏诗论提出尖锐的批评:“吾所谓性情者,于三百篇取一言,日‘柔惠且直而已”’。”《崧高》的作者在诗里是要努力把申伯塑造成“资兼文武,望重屏藩,论德则柔惠堪嘉,论功则蕃宣足式”的盖世英雄,所以以此二句发端,就显得称题切旨,可谓气势雄伟,出手不凡。

10、的“性灵说”中,都可以看到这种色彩。

11、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12、其所倡导的性灵说诗学,推动了清代诗歌的健康发展,在清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3、但其要旨与袁枚性灵说属同调,性灵说的基本精神亦都具备,是不难看出的。

14、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15、《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

16、三人共推的“性灵说”,虽然不甚关心现实生活,但比那些专模拟格调的“格调说”或以考据为诗的“肌理说”,还是自然清新一些,遂使“性灵说”成为乾隆年间的主流诗派。

17、(《随园诗话》)袁枚“性灵说”与公安三袁性灵说也有差异。

18、著名诗人有持格调说的沈德潜,持性灵说的袁枚,还有与袁枚齐名和创作主张相近的蒋士铨、赵翼、张问陶;风格以幽秀取胜的厉鹗,以生新取胜的钱载,以奇峭取胜的黎简,以清迥倜傥取胜的黄景仁;以及描写人民疾苦的郑燮等等。乾隆、嘉庆时期,诗人很多,在上述诸家之外,还应提到的有气概豪迈、工于史的严遂成;以清迥为宗的姚鼐;缒幽凿险、诗中有画的黎简;格调秀雅、词采妍丽的吴锡麒;笔势奔放、语多奇崛的洪亮吉;不避粗犷、直抒胸臆的宋湘等等。

19、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

20、论诗文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影响很大。

21、在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的同时,袁枚提倡“性灵说”。

22、大学生们可以把明诗中的前、后七子以及公安、竟陵派的兴盛衰微背得滚瓜烂熟;对清代的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和性灵说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如数家珍般地道来。

23、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帙浩繁,代表着明代公安派的性灵说在清代的余响。把“心”摆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是南朝文学理论中“性灵说”的主要特点。

24、他们提倡袁宏道的性灵说,反对古文辞学派,开辟了新的诗风,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25、综观张问陶论诗,可知其诗学观与袁枚性灵说笙磬相应,又不乏独到之见。

26、他提出“性灵说”,对儒家诗教提出异议。

27、的兴盛衰微背得滚瓜烂熟;对清代的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和性灵说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如数家珍般地道来。

28、其“格调说”与王士?所倡“神韵说”,袁枚所倡“性灵说”同为清前期著名的文学主张。

29、其“格调说”与王士?所倡“神韵说”,袁枚所倡“性灵说”同为清前期著名的文学主张。此外,他对“格调平稳,词意悠长”之作格外青睐,这又与沈德潜“格调说”的主张略为近似。

30、摘要袁枚( 1716 - 1797 )是清代中期思想最解放的诗人,是性灵说的倡导者和性灵诗派的领袖。

31、性灵说的倡导者都是反对以学问为诗的“掉书袋”风气的。

32、屈复论诗,与赋、比、兴之外,专以寄托为主,形成与清初诗坛上盛行的“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相抗衡的“寄托说”和寄托派。

33、他倡导“性灵说”。

34、倡导“性灵说”。

35、性灵说”在南朝已初具规模,颇成气候,并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

36、袁宏道倡“性灵说”,创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7、而公安派“变”的思想正是建立在性灵说的理论基础上的。

38、袁枚“性灵说”最重真性情,张问陶重性灵亦以真性情为创作要旨。

39、但其要旨与袁枚性灵说属同调,性灵说的基本精神亦都具备。

40、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

41、袁枚“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实情感。

42、金圣叹承袭了明末以来论诗的性灵说,强调诗歌的主观抒情作用,藉以表现真实的自我。

43、袁枚“独抒性灵”之性灵说内涵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主观因素。

44、他不同意孙星衍以考据为经学的立场,而同意袁枚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欣赏袁枚大力提倡的“性灵说”,认为无性灵则无所谓学风,考据的问题正在于缺乏“性灵”,但他也不同意袁枚文学是体现“性灵”的唯一领域的看法。

45、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46、由此可见,人们对“性灵说”的渊源虽溯至南朝,但基本上只将焦点放在锺嵘身上。

47、在《文学评论》、《中国韵文学刊》、《河南师大学报》、《辽宁师大学报》等学术刊物和大学学报发表了《清代诗学的话语分析》、《论诗薮的诗论主张》、《论郑板桥的多重人格》、《格调说的宗古倾向》、《沧浪诗话与明代格调说》、《郑板桥与性灵文学》、《试论袁枚性灵说的历史意义》、《格调说的文体学意义》、《格调说的文化底蕴》、《谈神韵诗的空白》、《神韵说的生命意识》、《李东阳的格调思想》、《肌理说与清代学术》、《性灵说与文学解放》、《袁枚诗略论》等论文20多篇。

48、他不赞赏袁枚提倡的“性灵说”和为文做诗的标新立异,对袁枚招收女弟子更是看不惯。其“格调说”与王士?所倡“神韵说”,袁枚所倡“性灵说”同为清前期著名的文学主张。

49、②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

50、著名诗人有持格调说的沈德潜,持性灵说的袁枚,还有与袁枚齐名和创作主张相近的蒋士铨、赵翼、张问陶;风格以幽秀取胜的厉鹗,以生新取胜的钱载,以奇峭取胜的黎简,以清迥倜傥取胜的黄景仁;以及描写人民疾苦的郑燮等等。

51、①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

52、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

53、性灵说要求诗歌能自由地表现诗人的个性,真实地体现自己的欲望感情。

54、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

55、这就为性灵说的提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