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伪:qiǎo wě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虚伪不实。《庄子·盗跖》:“此夫 鲁国 之巧伪人 孔丘 非邪?”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今 支那 之民非特智识未开也,退化之后,流于巧伪。”
1、《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
2、对于这一做法,她曾对堂兄弟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说:“我所以引纳群子,置官设学,实是因为眼下承前代之弊,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
3、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
4、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
5、安于愚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6、呜呼哀哉!专恣卤夺,罔顾法条,公允秩序,由是遭坏,闻者岂不恚詈而讼之乎?然且奸佞巧伪之徒,自以为纵横捭阖,瞒天昧地,偷梁换柱,颠倒是非,无不如其意。
7、出处《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8、秦牧《长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奸佞巧伪之徒,自以为纵横捭阖,偷天换日,颠倒是非,无不如意。
9、刘江永建议日本民主党,应该珍惜日本选民的信赖以及同中国交往的友谊,应坚信“巧伪不如拙诚”,中日关系当务之急就是要以凛然正气扶正压邪。
10、巧伪不如拙诚。出自: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颜之推
11、安南军队伏兵四出,鼓噪之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全部包围,一安南将领隔涧遥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
12、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治,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妨政,此亦当世之所患也。
13、田贵妃的一生,大体与崇祯朝相始终,她由被宠而贵、倚势而骄到病损憔悴、黯然谢世的十几年,正好和崇祯朝廷由初年的力图澄清政治、尚有几许新鲜气象到后来的“祸乱大作,巧伪滋生”、举措失当、急遽衰落的整个过程相映合,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妙象征。
14、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15、庄周《盗跖》篇,以盗跖之口,斥孔子为巧伪人,骂倒自轩辕氏以来之一切圣君贤相,称“自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16、跖指着孔子讥笑道:“这人就是鲁国的巧伪人孔丘,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全凭‘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学士忘其求学之根本,而一心巴望侥幸于君主能封侯显贵。
17、《汉书?地理志下》:“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
18、仁宗纪四》:“庚戌,诏中书门下采端实之士明进诸朝,辨激巧伪者放黜之。
19、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
20、自顷氓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
21、外药了命第八要:《悟真》云:“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22、诚实,本来是我们的民族美德,“君子养心莫于诚”、“巧伪不如拙诚”、“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
23、一百六又论士风之弊,以文章进必抑其轻浮,以言语进必黜其巧伪,以政事进必去其苛刻,庶可任重致远。
24、突然,雨雾之中,安南军队伏兵四出,鼓噪之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全部包围,一名安南将领隔涧遥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
25、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