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fán cuì tíng 基本解释:豫剧作家。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1929年河南大学毕业。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抗日战争爆发后改名狮吼剧团)自任团长兼编导。作有豫剧剧本《凌云志》、《义烈风》、《汉江女》等五十八种。●详细解释:豫剧作家。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1929年河南大学毕业。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抗日战争爆发后改名狮吼剧团)自任团长兼编导。作有豫剧剧本《凌云志》、《义烈风》、《汉江女》等五十八种。
1、她唱的是樊粹庭为她量身定做的《喜荣归》,饰演郑妙荣,她开场唱了句“辞别了老母亲出了庭院……”一个花腔,引来了台下的满堂喝彩。
2、冬,在西安,与樊粹庭、常香玉等一起参加西北文代会。
3、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樊粹庭组建狮吼剧团,以陈素真、赵义庭等为首的一大批祥符调、豫东调演员,为支援抗日前线募捐演出。
4、民国二十七年夏,樊粹庭应邀赴北平为程砚秋导演《涤耻血》,陈素真则向梅兰芳、程砚秋学习趟马、对刀、舞剑、对枪等京剧武戏技巧。
5、年底,经樊粹庭推荐,收关灵凤为徒,亲授《三上轿》,并为其加工提高《三拂袖》、《女贞花》和《义烈风》等戏。
6、其后数年间,训练与演出并行,所演剧目大多由樊粹庭编导,在表演、音乐、服装、化妆个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
7、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
8、豫剧发展史出现了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著名者如樊粹庭、杨兰春等。
9、17岁那年,狮吼剧团老板樊粹庭从西安专程前来,邀请崔兰田到西安入班挑梁。
10、樊粹庭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11、年初,樊粹庭先生邀请了陈素真、刘朝福、张子林以及赵义庭、黄儒秀等一批演员,将原来的开封永乐戏院改建为豫声剧院,于2月初正式开演。
12、1937年陈素真随樊粹庭去北京等地观摩学习京剧艺术,得名家指点,技艺更加精进。
13、1950年李天子将剧场卖给狮吼剧团,团长樊粹庭曾对其进行改建。
14、新演剧目大多由樊粹庭编、导,在表演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武功戏称著于时。
15、第二天,他们来到当时的狮吼剧团,创办人樊粹庭接待了他们。
16、樊粹庭的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特点,通俗易懂,而且在通俗之中见真情。
17、1937抗战爆发后陈素真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
18、任职情况1935年初陈素真与樊粹庭合作,创建豫声剧院并担任领衔主演。
19、1947年豫剧:《羽巾误》,樊粹庭为培养关灵凤又编写的剧目。
20、这时的河南梆子已经在省城舞台上引起关注,王镇南、樊粹庭等进步文人开始推动它的改革并为之编写新剧本。
21、此后,樊粹庭特地为她创作了唱功戏《汉江女》。
22、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
23、抗日战争爆发,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
24、1939年10月,柴清奇、郭振基、郭四成经樊粹庭介绍,到当时在南阳的河南省教育厅战时民众教育工作团学习。
25、自幼家中贫困,随父母逃荒至西安,1942年考入樊粹庭先生创建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师从常警惕、韩盛岫、张国利等。
26、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27、1937年随樊粹庭去北京等地观摩学习京剧艺术,得名家指点,技艺更加精进。
28、樊粹庭招收一些豫籍难童,聘京剧演员韩盛岫为教练,以科班方式办起狮吼儿童剧团,在贫民窟中坚持训练,恢复演出。狮吼剧团由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樊粹庭于1934年在开封创办(原名豫声剧社,后改为狮吼剧团),辗转演出,落户西安。
29、樊粹庭先生编导的剧目。
30、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编的大戏《寒江女》和传统戏《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许多戏,成为豫剧“祥符调”中一位年轻气盛、才华无量的新秀。
31、1945年,经樊粹庭引荐,关灵凤拜陈素真为师,成为陈派艺术第一代传人。她与樊粹庭先生多年合作,培养许多豫剧人才,为豫剧事业做出了贡献。
32、确实也是非凡的,她们主演的绝大多数都是陈派戏,关灵凤是樊粹庭的学生,不用细说,肯定是以陈派戏主打。
33、应约参加了由樊粹庭先生组建的豫声剧院。
34、后,又有幸遇到了一位豫剧改革家??樊粹庭。
35、樊粹庭让他们试唱,从没学过的戏的关灵凤一张口让人吓了一跳。
36、她跟我学艺很早,是樊粹庭先生‘狮吼’剧团培养出来的学生。
37、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
38、听完樊粹庭的介绍,懂事的关灵凤赶忙趴在地上给陈素真磕了3个头。
39、为了搜集、整理樊粹庭戏剧集,利
40、师从樊粹庭,陈素真,韩盛岫。
41、樊粹庭亲自为其排练《克敌荣归》一剧,进一步规范打击乐,并帮助改革曲牌,如根据剧情需要,去掉“满舟”中的“哎咳月儿喔”的帮腔等。
42、1946年豫剧:《汉江女》,狮吼豫剧团创办人樊粹庭专为关灵凤编写的剧目。
43、1月,加入由樊粹庭组建的豫声剧院(又名豫声研究社)。
44、10岁那年,为了吃饱饭,她进入豫剧改革先驱樊粹庭在西安创办的狮吼儿童剧团。
45、8月,随樊粹庭南下,经许昌、南阳,过镇平、内乡,最后抵达河南与陕西交界处马山口,沿途宣传抗日,公演抗战戏。
46、在樊粹庭的热心帮助下,她又连演樊戏:《克敌荣归》、《义烈风》、《女贞花》、《霄壤恨》、《凌云志》、《涤耻血》、《邵巧云》,场场获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