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削

爱造句 2年前 (2023-11-21) 新词造句 51 0

刻削:kè xiā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雕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2. 形容(山石或楼台)棱角分明峥嵘峭拔。《魏书·萧衍传》:“大兴寺塔,广缮臺堂,昭阳到景,垂珠衔璧,峥嶸刻削。”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志一》:“山半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刻削。”3. 苛刻,严酷。《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唐临传》:“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平心 《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顺治 统治者更深刻地察觉到,前朝君臣的腐败和刻削,怎样加速了 明 政权的崩溃。”4. 侵害;剥夺。《史记·孝景本纪》:“至 孝景 ,不復忧异姓,而 鼂错 刻削诸侯。”《南史·恩倖传·沉客卿》:“ 客卿 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节度使刻削军府,刑赏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渔刻削之端。”5. 节俭。 唐 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6. 剪裁;删节。 唐 孟郊 《品松》诗:“名华非典赏,剪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7. 谓造语工巧,文笔峻拔。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信道 清才,而诗刻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韩 之雅健, 柳 之刻削,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张廷璧书》:“足下之诗刻削森秀,为世俗异味,其辞信奇矣。”★苛刻、严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剥削、剥夺。《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鼂错刻削诸侯。」《南史.卷七七.恩幸传.沈客卿传》:「客卿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生活检朴。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雕刻、雕琢。汉.王充《论衡.量知》:「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形容文笔深刻峻拔。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唐之文,韩之雅健,柳之刻削,为大家。」形容山势或楼台高峻峭拔。《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垂珠衔璧,峥嵘刻削。 」

1、太宗深知这次四川百姓造反,是地方官逼出来的,于是下罪已诏布告天下,深自引咎,诏中说:“朕委任非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

2、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入牛乳续汁,以杏仁尽力度,后取怀山药相合,与诸药(先研细)共入新瓷瓶盛之,密封瓶口,安于釜中,以重汤煮一伏时乃成。

3、晋葛洪《抱朴子?尚博》:“刻削者比肩,而班狄擅绝手之称;援琴至众,而夔襄专知音之难。

4、汉张芝精草书,谓之草圣;宋傅琰仕武康、山阴令,咸著能名,谓之傅圣;梁王志善书,卫协、张墨皆善史书,谓之书圣;隋刘臻精两《汉书》,谓之《汉》圣;唐卫大经邃于《易》,谓之《易》圣;严子卿、马绥明皆善围棋,谓之棋圣;张衡、马忠皆善刻削,谓之木圣

5、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6、唐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诏》:“而乃外示恭顺,内怀奸邪,刻削军中,暴殄境内。

7、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8、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image.png

9、曾云:“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0、八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11、刻削毋仁恩和义。

12、南朝梁庾肩吾《赋得山》:“刻削临千仞,嵯峨起百重。

13、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14、盘石?崖,?岩倚倾,嵯峨??,刻削峥嵘,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玉旁唐,??文鳞,赤瑕驳荦,杂?其间,垂绥琬琰,和氏出焉。

15、今四方兵动,民心未定,军士动见刻削,乞权罢按察及劝农使。

16、今子,东国⑸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17、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型中所表现出来的“秀骨清相”、“刻削为容仪”以及“清羸示病之容”不正是当时中国美术的整体风貌吗?印度佛教艺术中的接吻、扭腰、胸部突出等特征都没有被中国佛教艺术所采

18、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

19、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

20、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

21、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所之也。

22、《汉淮南王?风赋》大匠治之,雕刻削?。

2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淹水》:“故杨氏《南裔异物志》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驳荦,其文锦章。盘石?崖,?岩倚倾,嵯峨??,刻削峥嵘,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玉旁唐,??文鳞,赤瑕驳荦,杂?其间,垂绥琬琰,和氏出焉。

24、宪宗立刻削除李琦宦爵及属籍(淮安王神通后代)。

25、以故箕敛刻削,工作无虚日,军民嗟怨,流闻于朝。

26、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27、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

28、司察之能,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

29、而州郡刺史、太守更是“聚敛无极”,贪黩刻削人民,并用大斗长尺征调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