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丹田:xià dān t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人体部位名。在脐下的叫下丹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 人体下腹部,脐之下。
1、轻轻吸气,两掌经面前沿身体中线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朝内相对,如按球在水中,将气领入下丹田。
2、使体外之气收归下丹田。
3、冥心息念,濑精咽液,令元?存下丹田。
4、两处水声的描写也完全不同:前面的水声是“微波”与山下的“石穴罅”相击而发出的,后面的水声是“风水”与中流大石的窍穴相吞吐而发出的,这是声源不同;前面的“噌如钟鼓不绝”是一种洪大响亮的声音,后面的“?坎镗……如乐作焉”是一种比较低而悠扬的声音,这是音调和音量的不同;前面是先闻声,后发现山下“石穴罅”,后面是先看见“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然后再写“有?坎镗之声”,写的顺序也不同。下丹田这个体腔的分层空间,左右是输尿管;左右偏上是肾脏和肾上腺,再往上,左上方是胃和脾,右上方是肝和胆;正下方是小肠;再往下是膀胱;膀胱再下则是睾丸和附睾;下丹田体腔的平衡位置是横结肠,脐上一点是胰脏,左下方是降结肠,右下方是升结肠,十二指肠在此窍穴的右方纵穿而过;再往前的分层空间是动脉和静脉的交叉处,下丹田的后分层空间是太阳神经丛及性腺神经的部位;最后面的分层空间正对位是腰椎骨,下部则是骨盆。
5、第三,口诀行气:口诀默念可起到使内气以下丹田为中心沿全身盘(横转)旋(纵转)运化的效果,随着口诀默念,行气的络线大体如下:手并肩-气从两手劳宫沿手阴经上行至肩,走气关-气从肩井沿胆经或膀胱经下行至环跳,并进入下丹田;通经络,到周天-起从下丹田沿任督上下循环,从诵泉到环跳沿两腿上下循环;通周天,气旋转,到涌泉?气从百会到涌泉沿全身大小周天上下旋转;环行转?气从涌泉到带脉从下向上、从左向右横向流转;到丹田,去练丹?气经过带脉流动,进入下丹田,继续左右旋转,逐步向丹田气穴凝缩;中间盘?气从下丹田到百会之间沿体表和两臂从左向右横向旋转;周天旋、经络开,不费难?气沿全身大小周天上下前后旋转,达到全身气场的最强激导,气边旋动边向下丹田收拢。
6、吸气时意在下丹田(脐下1.5寸)。
7、稳:是在练拳时,招式要稳,要中、要正,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其要领是,面对正南,全身放松,上身正直,气沉下丹田,尾闾中正,头似顶悬。
8、所以下丹田定位在肚脐内,为最佳窍位。
9、一种说法“脐下丹田者,仰而取之”。
10、由脐下丹田所发出声音的人,较为诚实,不会阿谀逢迎,是位道地的实行家。
11、引导心念深入这一境界,虽然已经心息两忘,但在潜态中依然能不断推动中下丹田的气机运化,促使阴阳交媾,一阳来复。又如大而天地,天气为阳,地脉为阴,若非天行至健,顷刻不停,三光为照,雨露为润,一阳来复,万筋乃吹,则地何能生乎?
12、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浮:(是放松。
13、此螺旋之乃丹田中之气,此即下丹田也。
14、传奇宝典,完整再现,道光版,图解本,上丹田、下丹田,内功修炼秘籍首度公开中华健身养生专家亲身教授,书+DVD自学秘笈壶中日月,掌上阴阳;虚为实易,寒为暑易;身之筋骨,可不易哉?
15、左荷花垂直长至下丹田,中荷花长至中丹田,右荷花垂直长至上丹田。
16、[下丹田]下丹田,又名下田、?海、?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宫、北海、蓬壶、造化炉等。
17、它以上丹田为鼎,下丹田为炉。
18、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19、此处意守者为下丹田也。
20、心七为心为火,心火下降,七返于中元而入下丹田,结成大丹,称“七返还丹”。
21、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
22、2年后六疾全消,4年后下丹田聚气凝丹。
23、⑤做完下丹田开合后,即起立。
24、上丹田两额之间,中丹田两乳之间,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左右。
25、右臂弯曲,手成虚掌,手心对下丹田。
26、沉:(气入下丹田)。
27、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日久自能收敛心神,进入定境。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28、同时,意想下丹田,使内气聚敛。
29、也就是说,坐着交媾有利于气体沿着人体小周天运转,因为在采阴补阳的时候,存在着一个“还精补脑”的问题,“还精补脑”的路线就是小周天的这个路线,即由下丹田经脊椎至上丹田形成一个环形循环。
30、…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精腑在我们的下丹田,气腑在我们的中丹田,神腑在我们的上丹田。
31、余新病初愈,本不能饮,至此也再难耐,慨然与同行举杯一引,只觉芬芳裂鼻,畅快之意,直下丹田,薰然之意,上透重楼,飘然出窍,与薄雾重云的虚空相接,人似遨游漫舞于仙山琼阁之上。
32、一般只指下丹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
33、气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
34、对脐腹,自然贯气于下丹田。
35、左臂弯曲,手成虚掌,手心对下丹田。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尤为注重下丹田。
36、引导上丹田之气下行至下丹田或涌泉。
37、下丹田、绛宫、泥丸,称“前三关”。
38、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39、最后两手捧气到头,从头向下贯气收气到下丹田,功毕。
40、两手下落至下丹田两侧。
41、待入境心静后,神注下丹田。
42、一日三探,有益下丹田。
43、意守下丹田,自然呼吸。
44、搂定吸他气一口,送下丹田,直入灵柯。
45、如此在下丹田静静地观照太阳一会儿。
46、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
47、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