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君

爱造句 3周前 (11-20) 词语造句 9 0

邦君:bāng j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代指诸侯国君主。《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孔 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后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顷,舆马僕隶,比於邦君。”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2. 指刺史等地方官。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老杜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韦苏州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 杜 诗知其宿僧房, 韦 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 清 方文 《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1、主要产品有:康洁新tcc triclocarban ,邦君清halocarbon ,对氯苯基异氰酸酯p - chlorophenylisocyanate等杀菌剂

2、语本《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3、又如《雨无正》,作者对“戎成不退,饥成不遂”,“周宗既灭,靡所止戾”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对“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的态度十分怨愤,但同时又畏惧地说:“维曰于仕,孔棘且殆。

4、而根据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所述得知,张氏早年并非颓然自放,而是“淳谦周密,恂恂规矩”,“不失为儒生”(53)乃至“建牙握节之使,邦君大夫与缙绅逢掖之贤豪长者,多幼于所故识,即非故识而耳幼于名者,亡不延颈愿结欢张先生。

5、《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

6、然后灭吴;中国帝王们以真公主假公主擒住蕃邦君王,使蕃邦臣服中国;窃权弄国的臣子,和武力擒王相比,代价要小得多,成功系数要高得多。

7、出处:《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8、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呼她夫人,夫人自己称呼自己为小童,国人称呼她为国君夫人;尽管大家称异邦君主为“寡小君”,而异邦人民也照样尊称其本邦国君之妻为君夫人。

9、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10、而周自大王以后,世载其德,自西土邦君,御事小子,皆克用文王教,至于庶民,亦聪听祖考之彝训。

11、卿士邦君,麻冕蚁裳。

12、《临海道中》诗:“邦君荐芳醑,游子?野服。

image.png

13、《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14、陪臣化(Mediatisierung)により、すべての聖界諸侯と多くの俗界諸侯が、皇帝ではなく領邦君主からレーン権(Lehnsrecht)を封じられることになった。

15、这位作者,亲身经历西周的陷落和东周的建立,看到政事荒怠、社会混乱的现实,既埋怨老天爷的“弗虑弗图”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邦君诸侯”们自私自利、不勤王事并且嫉恨忠于国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自己面对离乱黑暗的政局,只有“鼠思泣血”,直陈时弊。

16、②在归降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别设置属邦(又称臣邦、外臣邦),设臣邦君长或臣邦君公统领其地。

17、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

18、而根据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所述得知,张氏早年并非颓然自放,而是“淳谦周密,恂恂规矩”,“不失为儒生”乃至“建牙握节之使,邦君大夫与缙绅逢掖之贤豪长者,多幼于所故识,即非故识而耳幼于名者,亡不延颈愿结欢张先生。

image.png

19、《卫鼎(甲)铭》记载,邦君厉把周王赐给他的五田,出租了四田。

20、五祀卫鼎记载恭王五年邦君厉因执恭王之命,于昭大室东北营治二川,以五田换取营二川需用之裘卫田,经过诸执政官的审定,乃以四田交换,遂命三有司勘察,划定地界(见图);三年卫?记载以玉礼器、裘皮等分别换取十田和三田;九年卫鼎记载裘卫以车同矩伯交换远郊区的“?里”的事,在金文中实属首见。

21、其中五祀卫鼎高36.5厘米,腹内铸铭文207字,记述邦君厉付给裘卫四田,划定地界之事。

22、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23、《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24、出处:《尚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