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饮:liú yǐn 基本解释:[prolonged elema] 痰饮病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留饮积蓄而不散者,名积饮。症可由留积部位不同而异●详细解释:1. 留客宴饮;留下宴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贾 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汉 刘向 《说苑·奉使》:“ 高祖 使 陆贾 赐 尉佗 印为 南越 王。 陆 生至…… 尉佗 乃大悦 陆生 ,与留饮数月。”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三:“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饮慰酸寒。”2. 中医痰饮病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 留饮 liúyǐn[prolonged elema] 痰饮病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留饮积蓄而不散者,名积饮。症可由留积部位不同而异
1、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其咳,咳止,喘自差,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2、留饮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3、《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
4、家善烹饪,每忠贤侄肃宁伯魏良卿过,进豚蹄留饮,良卿大欢,时号“煨蹄总宪”。
5、即《金匮》留饮、伏饮之证。
6、师曰:留饮、伏饮,言饮病新久深浅之理也,今世所谓四者,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言饮病之情状也。
7、次留饮山门:祀余铁壁从兴嗟,观里停骖数落花。
8、《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馀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各一。
9、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意,有兴起和借喻设筵饯别之妙;末四句状写赠别留饮情状,言近意远,词浅味浓。
10、《昭烈忠武陵庙志》“艺文”中收录有黄合初与潘时彤、陆文杰等人的唱和之诗多首,如,陆文杰《丁亥人日偕潘紫垣孝廉、万存愚茂才、吴湘亭秀才游武侯祠,羽士张香亭、黄超然留饮,以“屡入武侯祠”分韵,得“屡”字》;吴雅笙《丁亥润五月九日武侯祠羽士张香亭、黄超然招同陆敏斋赞府,顾云幕处士陪潘紫垣师藕船赏荷,以“荷静纳凉时”分韵,得凉字》;陆文杰《武侯祠丹桂重开,超然羽士邀同严丽生舍人、潘紫垣孝廉听鹂馆小酌,即用舍人前赠羽士韵二首》,等等。
11、周颂?名行原,字颂?,号石泉,安徽合肥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官度支部郎中,著有《芗生馆诗稿》,陈衍《近代诗钞》(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P1327页录其诗作,其中题有“眉庵”者三篇:①《眉庵留饮郡斋话旧即次其述哀韵赠之》;②《东坡生日与眉庵诸君宴集张易吾斋中分韵得长字》,③《喜眉庵雪楼临舍》。
12、蒋淑真刎颈鸳鸯会》:“留饮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13、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14、留饮至夜,妾始言前事以属客。
15、后坐法免,宾客愈盛,归长陵上冢,因留饮连日。
16、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
17、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