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冕:qiú mi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衣大裘而冠冕。古代天子祭祀所定的六种冕服之一。大裘,黑羔裘。《周礼·夏官·节服氏》:“郊祀裘冕,二人执戈。” 郑玄 注:“裘,大裘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李善 注:“《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唐 贺知章 《太和乐章》:“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宋史·舆服志三》:“夫大裘而冕,谓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谓之衮冕。”
1、盖因六冕之中「大裘冕」不具文饰,其余五冕皆有图文,乃以九、七、五、三、一等奇数为节。
2、銮跸临河济,裘冕肃柴?。
3、冕服制承接汉魏,并增加了大裘冕制。
4、谓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
5、与前期不同之点是各种冠冕巾帻,天子在不同情况之下都要戴;另一方面,各种冠冕除大裘冕外,臣下也能分别冠戴。大唐制,天子衣服,有大裘、衮冕、?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凡十二等。
6、不过,《周礼》本身并没有记载十二章纹之制,只是说“王之吉服”有“裘冕”、“衮冕”、“?冕”、“毳冕”、“希冕”、“玄冕”,即所谓“天子六冕”。
7、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帻至汉代被改进成帽子,为头顶上方可盖住发髻的高顶,四周的围沿整齐,颇似近代的无檐帽,有长、短耳之分,帻上加发冠,也有将头巾和帻合戴,因此出现了平巾帻、介帻、平顶帻、冠帻等。
8、作为六冕当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征意义最为崇高而又最具独特之处。
9、」而六冕之得名,乃据上述之辞依图而得名:起自最高的「大裘冕」而下乃分依上衣之图纹为名,在此有谓「取首章为义」。
10、大裘冕,黑羔表,??,黑领、?、襟缘,白纱中单。
11、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
12、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13、旒:大裘冕无旒。
14、大裘冕:其上衣以「黑色」羔(乳羊)皮(毛向外)为之而得名。
15、据《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载,天子冠服十四种:大裘冕、衮冕、(敝鸟)冕、毳冕、绣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巾合)。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