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尘

爱造句 2年前 (2023-11-18) 经典造句 53 0

客尘:kè ché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佛教语。指尘世的种种烦恼。《维摩诘经·问疾品》:“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注:“ 什 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於心为客尘也。 肇 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多,内见众病,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故大音传於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愿我今者,作是偈已,尽未来世,永断诸业,客尘妄想,及诸理障,一切世间,无取无舍,无憎无爱,无可无不可。”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金枷玉锁何时脱,蝇利蜗名镇日奔。生恶趣,惹客尘,胶胶扰扰只贪嗔。”2. 旅途中所受的风尘。喻旅途劳顿。 宋 范成大 《题如梦堂壁》诗:“片云不载归梦,两鬢全供客尘。”★在旅途中沾染上的尘土。比喻在外奔波的辛劳。宋.范成大〈题如梦堂壁〉诗:「片云不载归梦,两鬓全供客尘。」

1、性不生灭,是静,客尘相著名不净。

2、谓惑于见思客尘。

3、《寒热偈》:“客尘浮想,以此为达。

4、(一译:此心清净,它是由客尘烦恼而被染污;……它是由客尘烦恼而得解脱。在如何去掉客尘而引起与此有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烦恼与心是一种什么关系?

5、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凡圣同一真性,但为客尘所染,不能显了。

6、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①。

7、【客尘二义】[出楞严经]一客义谓见思等惑。

8、不住客尘之妄法。

9、注:“什曰:心本清净,无有尘垢,尘垢事会而生,於心为客尘也。

10、净心与客尘是同时并存的,但两者性质不同,又是分离的,即所谓‘与客尘俱,而性相离’。

11、是故心性非是本净、客尘故不净。

12、倦客尘埃何处洗。

13、如心性本净论者?经上说?‘心极光净,客尘所染’,依世俗的譬喻,而解说为‘性净而相染’。

14、唐白居易《眼病》诗:“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15、若离自心,则学显学密,谈性谈相,皆属客尘影事。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16、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17、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

18、如果心性本净,被客尘烦恼污染而相不净,为何不说本性清净心之相(与之相应的客尘烦恼心)也是清净?

19、经中佛有时也说心被客尘所染而不净。

20、中国的唯识古学之所以如此言心意识,其原由在于受心性本净、客尘所染说之影响

21、又据十八空论载,阿摩罗识乃自性清净心,然为客尘所染,而谓之不净。

22、不,人间寂寞不堪恋栈,故才决意为有缘揭示客尘幻境而已。

23、心性本净,为客尘染。

24、「理入」者,就是「藉(《楞伽》等经)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烦恼)障故,(所以不能明心见性,只要依经教修行),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自能达至)无自无他,凡圣(平)等(同)一(境界,由是)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真理)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25、是主,情绪是客,仍不离上座部“心性本净,客尘所染”的传统思想。

26、同一真性,客尘障故。

27、若离自心,则学显学密,谈性谈相,皆属客尘影事。

28、又,此本性清净心为在客尘烦恼先生?

29、肇曰:心遇外缘,烦恼横起,故名客尘。

30、然而却不知此攀缘六尘所产生于心中之影像,皆属外在客尘,本无自体。

31、是空性智的理解,‘由智而见其不实’,从而把客尘断掉,如来藏就具有空的意义,即‘空如来藏’。

32、应如何降伏其妄念之心,以消除客尘污染,专心修道,断绝烦恼,进趋佛果?

33、此心极光净,而客尘烦恼杂染,离客尘烦恼而得解脱。

34、历尽沧桑灵液暖,浴来雅俗客尘蠲。

35、这就回答了两个问题?(一)心可以解脱;(二)解脱的方法是去掉客尘。

36、理入者:深信众生不异真性,不一不共,但以客尘之所翳障,不去不来,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金刚心地,坚住不移,寂静无为,无有分别,是名理入。

37、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蝇利蜗名镇日奔,生恶趣,苦客尘,胶胶扰扰只贪嗔。

38、心性本净,离客尘垢。

39、又,本性清净心是在客尘烦恼之前生,还是在其后生?

40、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②有余依涅盘

41、但为客尘妄想所覆。

42、患累已除,障碍亦净,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多象,内见众病,既除客尘,反还自性。

43、世俗客尘空后胜义中存在着具有超过恒沙数自性功德的如来藏。

44、为客尘所翳,菩提心为净。

45、上座系的实践,就在去掉客尘,恢复本性。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