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伎:gē j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诗:“诗从歌伎采,辩使坐宾惊。”
1、弄臣的嘴脸、拜把子的源流、交椅的等级、歌伎沉浮、汉奸的心态、文人的狂狷、门子的阿谀与狗眼……纵横捭阖,通古博今,思维独特,妙趣横生。
2、主题曲《望海潮》,剧中由白玉楼歌伎楚楚传唱,以致观海潮、柳三变出名。
3、《花间集》即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
4、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
5、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6、群芳楼上,一群皓齿明眸的歌伎正在玩骨牌。
7、词的起源于六朝梁代,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倡优歌伎,都争相写词。
8、乐工歌伎吹奏歌舞等热闹场面;继而写安禄山的被宠和贵盛,安史乱起、玄宗奔蜀、杨妃被杀等情事;最后写华清宫乱后的荒凉景象,并以期望中兴及与店主翁分别作结。
9、在大乘诸经中,紧那罗众常列席于佛陀的说法会中,并以歌伎舞乐来供养、赞颂佛陀。
10、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
11、原来那歌伎偶尔分神听到周瑜的一番妙论,心中自然起爱慕之意,她一动情思,手下便颤了一颤,将本来的低音符拔成了强音,而这一切都让沉醉在琴声和醉态之中的周瑜听得清楚。第一种意见认为,头上双角者称辟邪,独角者为天禄,无角者为符拔;第二种认为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麒麟,无角者为辟邪;第三种则认为双角和独角者均称为麒麟,无角者称为辟邪。
12、此诗又名《咏歌伎卢玉秀》。
13、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
14、我是杨家一个红拂歌伎。
15、兰堂之上,西湖清宴,歌伎曲高,客兴正浓。
16、其中有歌伎李慧娘,偶言裴舜卿“美哉少年”,被贾似道残忍杀害。
17、其二是写歌舞之迷人:“飞琼”为女仙之名,《汉武帝内传》有“王母乃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霓裳”指唐时著名的舞曲“霓裳羽衣曲”;则“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便是写:高台上美如天仙的歌女们合着乐器的节奏而婉转歌喉,动人的霓裳羽衣之舞如踏云履雾轻柔缥缈;而“星回眼,莲承步”则是写歌伎舞女星眼回转流盼生情,莲步轻移婀娜多姿之态;以“星”喻眼,突出明亮有神;以“莲”喻步则是用典,《南史?齐本纪下》“(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18、是日,城中轻俊携酒,挟歌伎,游赏竟日。
19、《虞美人》就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他大怒,赐李煜毒酒一杯,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20、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
21、而具有类似酒令功能的送酒之词,经乐工歌伎的长期嘌唱,逐渐变为散曲;增入舞蹈、表演和嘲谑,嬗变为戏剧。
22、后来,“梅花妆”又进一步流传到民间,并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以及歌伎舞女们,更是争相仿效。
23、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
24、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倡优歌伎,都争相写词,而且名家辈出,佳作极多。
25、通过对具体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化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富于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书写”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26、以前的周阳也是这里的常客,还迷恋上了这里的歌伎邀月,隔山岔五就要去捧场。
27、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
28、因为散曲要用作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
29、温氏将董、张并提,或者,董娇饶原是歌伎,以声容舞态见称于时。
30、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