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度

爱造句 2年前 (2023-10-31) 经典造句 53 0

灭度:mièd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槃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唐白居易《唐抚州景云寺石塔碑铭》:“佛灭度后,薝卜香衰,醍醐味漓。”章炳麟《建立宗教论》:“若谈实相,则虽色身现量具在目前犹且不可执为实有,而况灭度之后耶?”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二:“释迦牟尼佛灭度(死)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下降人世而成佛。”★佛教用语。指灭烦恼、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也作「圆寂」。

1、复次文殊,我灭度后,浊恶世时,一切众生,以恶业故,死入地狱,从地狱出,得畜生身,设得人形,六根不具,聋盲喑哑,癃残背瘘,受女人身,不识经字,设是男子,为恶业故,痴愚暗钝,不能转读此长寿经,心生愁恼,以愁恼故,名为心病,以心病故,现世短命。

2、佛顶舍利从印度到中国既是佛教向东方传播的一个必然结果,也符合《杂阿含经》中所说的佛灭度后佛牙佛顶和佛钵安置东方的预言。

3、这样的人通常性格也比较偏执、自主、坚定忙于完成任务的紧张生活一定充满苦趣,太狭窄,太单一,你不妨试着缓和一下过强的“蔡尼戈效应”,周末和朋友约会,下班后看看电视,学习享受人生乐趣。如果我灭度后,有四部弟子,于此塔前为拔济苦恼世界众生的缘故,供养香花,以至诚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将放出大光明,其光明照耀触及三趣,众苦具皆辟除,众生脱离苦趣,佛种苗芽萌发,随意往生十方净土。

4、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

5、云渡山上,顶峰会顶峰,灭度三宗卯上三教先天,正邪对立,分庭抗礼。

6、释老志》:“涅?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7、’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8、这情形,佛在本经“四种清净明诲”时,早就预言:“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9、卷四十五、《贤劫经》卷七,皆以弥勒为未来出现之第一佛;《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二十七亦载当来弥勒成佛之事;又据《名僧传抄?法盛传》载,佛灭度后480年,阿利难陀罗汉上升兜率天绘弥勒之,至尤长国东北,造牛头?檀弥勒大像。

10、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11、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1每个星光坠落的夜晚,我裹紧棉被沉沉地闭上眼睛。浅浅的睡眠,沉沉的梦幻,醒来,你已在彼岸。

12、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13、内容包括:撰佛、出世不出世、修行成道、自证化他、现在灭度、衣座室、戒定慧、谛缘度、传教、定祖、定祖之余、次祖等。

14、如果我灭度后,有四部弟子,于此塔前为拔济苦恼世界众生的缘故,供养香花,以至诚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将放出大光明,其光明照耀触及三趣,众苦具皆辟除,众生脱离苦趣,佛种苗芽萌发,随意往生十方净土。

15、佛灭度后于恶世中。

16、复次文殊,我灭度后,浊恶世时,一切众生,无慈悲心,杀生害命,食啖一切众生十种身肉,文殊当知,如杀父母,如食大亲,或因杀命,而复伤胎,为是事故,现世短命。

17、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之子,我灭度后,浊恶世时,若有比丘,破我禁戒,亲比丘尼,及诸处女,并二沙弥,饮酒食肉,奸淫炽盛,为诸白衣之所轻贱,毁灭我法,经营世俗不净之事,无惭愧心,犹如木头。

18、但此种理想,仅自印度一国言之,当佛灭度后二百余年之顷,已依于阿育王一度实现,是固可为实现化之保证与将来期待之左券者也。

19、(经)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20、七百年中,火劫数极,青气运行,随元灭度。

21、因此不少“灵宝经”宣扬所谓“灭度”“轮回”的成仙步骤,即要经过几死几生、若干轮回之后才能成仙。

22、【“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23、我灭度后,”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之人,“炽盛”于“世间,潜匿”其“奸”邪“欺”诈之行(偷偷地遂行其奸欺),诈“称”自己已为得道之大“善知识,各自”皆“谓已”已证“得上人”之圣“法”,欺世盗名,受人供养,进而“?(诱)惑无”智无“识”之人,故作“恐”怖之言论,佯为预言,以“令”其恐慌“失”其本“心”,其“所”经“过之处”,皆令“其”信徒之“家”财损“耗散”尽。

24、我灭度后”,经历了正法、像法,到了“末法”时期“之中”,甚“多此”种“魔民,炽盛”于“世间”,以“广行贪淫”之邪法而充“为”众生之“善知识”,自修教他行淫以为佛事,“令诸众生落”入贪“爱”及邪“见”之深“坑”,无法自拔,而丧“失菩提”之正“路”。

25、时,早就预言:“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26、灭度五毒,才是真修行,才能真正解脱我们的心,而不只是安它而已。

27、盖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有以佛乘得灭度者。

image.png

28、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

29、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例如生死是一个空相,迷的时候以为有,以般若观之,生死是空的,不是离开生死然后有涅盘,生死当下空就是涅桨:般若照见烦恼本来是空,烦恼空就是菩提,众生也是本来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0、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31、复次文殊,我灭度后,浊恶世时,一切众生,或奉王敕,或父母教,而于他国及险道处,以商为业,求诸珍宝,为财利故,我慢贡高,围棋六?,樗?投壶,亲近淫女,交恶知识,不用王敕,及父母诫,嗜酒耽淫,丧身殒命。

32、《坛经?付嘱品》:“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

33、【“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诱)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34、佛灭度后,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

35、他方菩萨,在法华经卷五从地踊出品中,指佛灭度后,誓持法华经,自他方国土而来的过八恒河沙数的菩萨。

36、法华经序品(大九?五上):‘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

37、佛陀对众人说:“过去佛已经灭度,未来佛尚未降生,现在我己不住世间。按佛家“三世佛”学说解释,佛有过去佛燃灯、现实佛释迦、未末佛弥勒之分。

38、这是出于必须要到达灭度的誓愿,也是众所周知的要实践伟大涅槃的誓愿。

39、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如薪尽火灭般。

40、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41、仁安失去《真文》,退仙一阶,运应灭度,托命告终,死于北戎之阿。

42、《魏书?释老志》:“涅盘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43、如《九天生神章经》云:“夫学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灭度转轮,终归仙道。

44、仁安仁安失去《真文》,退仙一阶,运应灭度,托命告终,死于北戎之阿。

45、【出处】《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46、虽示灭度,而留舍利,流布世间,令瞻奉供养,发心生善。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