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帝

爱造句 2年前 (2023-10-22) 词语造句 63 0

晋元帝:jìn yuán dì 基本解释:(276-322)即“司马睿”。东晋王朝的建立者。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公元307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西晋灭亡后,于317年即帝位,都建康,史称东晋。●详细解释:(276-322)即“司马睿”。东晋王朝的建立者。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公元307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西晋灭亡后,于317年即帝位,都建康,史称东晋。

1、晋元帝对王导的镇之以静、“宁使网漏吞舟”的扶植纵容门阀势力的政策深为反感,一反“本诸家传礼来久”的儒学家族传统,而“用申韩以救世”,奉行“以法御下”的方针。

2、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

3、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

4、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郡地属前赵。

5、晋郭璞《晋元帝哀策文》:“仁风旁靡,神化潜铄。

6、东晋元帝初,广陵县为侨置青州治所。

7、作《观我生赋》,自注说,中原士族随晋元帝渡江的有百家,因此江东有《百谱》(《百家谱》)。

8、晋元帝司马睿在位期间不再立后。

9、晋元帝虽仍口喊平叛,实际上却畏敌如虎。

10、约魏正始初,至晋元帝太兴中之间在世。

11、刘隗、刁协与晋元帝挥泪告别。

12、《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何可并言!

13、《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呼私奴,命驾将归国。

14、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卒。

15、虞孟母(278年?312年),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16、他义勇立功,晋元帝间被授以武功大夫。

17、东晋元帝时(三一七~三二三年),丞相王导与客宴於新亭,周岂页在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虽然,能于小处着墨,平处开境,风景不殊,生出奇趣,时无英雄,寂寞东篱,总未向春风低首,阜长亦画苑后劲也。

18、《资治通鉴?晋元帝永昌元年》:“宫省穆然,必无虞也。

19、这是照顾侨人大族利益的措施,也是一部分北来大族赞成土断的条件。西晋末中原大乱,自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纷自北南奔,谓之侨人。

20、晋元帝派刘隗、刁协、周?领兵抵抗。

21、《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陇西太守吴绍?遗相国保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有“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觞”的诗句,反映了鲍照立功报国的雄心。

22、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任为西曹椽。

23、《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唐王心懊恼,赐贵妃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阃外军条。而刘隗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又对晋元帝忠心无贰,故晋元帝以刘隗为丞相司直,后又转为御史中丞,委以刑宪。

24、太兴四年(321)五月,晋元帝下诏发奴为兵。

25、晋元帝见大势已去,决定放弃抵抗。晋元帝在位期间不再立后。

26、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建,在县城东关。

27、晋元帝镇江东,荣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

28、晋元帝南渡期间,任尚书左仆射。

29、晋元帝在江南恢复了晋朝,史称东晋。

30、东晋元帝侨置,为新兴侨郡治。

31、欧阳?曰:晋元帝督运军储于此。

32、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主要有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

33、晋元帝以王敦为镇东大将军。

34、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35、二月,始承晋元帝崩问,大临三日。

36、晋元帝以之为丞相司直。

37、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

38、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

39、的开国皇帝,是为晋元帝。

40、三一八年,晋元帝改称晋王为晋皇帝。

41、时晋元帝已称帝于江东,史称东晋。

42、这位“风流宰相”以过江士人为主体,合南北士人共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

43、帝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

44、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

45、晋元帝未接受其辞呈。

46、晋元帝司马睿南迁,王氏亦从仕迁居南京秦淮河畔焉。

47、晋元帝没有理睬他的意见。

48、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49、东晋元帝褒大臣纪瞻曰: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

50、北朝颜之推作《观我生赋》,自注说,中原士族,随晋元帝渡江的有百家,因此江东有《百谱》(《百家谱》)。朝颜在任斋宫期间受到源氏的追求,但两人只是书信往来;任期满后,源氏几次当面求爱,均被她心如坚石地拒绝。

51、金门有居民始自东晋元帝建武。

52、晋元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53、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任为西曹椽。

54、宗(东晋元帝)、唐中宗。

55、晋元帝也不听他的劝告。

56、当时,东晋元帝置“南兰陵”等郡。

57、晋元帝镇建邺,召卞?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

58、的拥护,于建康即位,是为晋元帝。

59、北朝颜之推作《观我生赋》,自注说,中原士族,随晋元帝渡江的有百家,因此江东有《百谱》(《百家谱》)。

60、光姬(生卒不详),晋元帝司马睿之母。

61、(东)晋元帝少子。

62、晋元帝对他很器重,官至太常。

63、约魏正始初,至晋元帝太兴中之间在世。晋元帝建元永昌,郭景纯以为二日之象。

64、登帝位受百官朝贺时,晋元帝三四次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辞让不敢当。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

65、晋元帝时为吴郡太守,清廉自守。

66、中宗:晋元帝的庙号。

67、而且征兵曾经得到东晋元帝、明帝、哀帝、简文帝、孝武帝五帝的礼渥,出入宫阙,道俗标领,维持法纲。

68、其冬,崔、义谋欲叛归,嚣惧并祸,即以事告之,崔、义诛死。●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刘粲诬太弟刘义谋反,汉主刘聪信之。

69、宋叶适《晋元帝庙记》:“建康虽晋都邑,千载既远,迁革尤多。

70、晋元帝未采纳这一建议。

71、晋建武年间,晋元帝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主要有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

72、晋元帝永昌中,他代替周囗为护军将军。

73、不久,晋元帝“驾崩”明帝继位。

74、晋元帝司马睿子司马裒镇广陵,为运江东粮出京口,建丁卯埭于今镇江东南,使丹徒水道通航条件得到改善,为隋代修治江南运河北段打下了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