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补:zòu b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犹奏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吕中令蒙正 ,国朝三入中书,惟公与 赵韩王 尔,未尝以姻戚徼宠泽,子 从简 当奏补。” 宋 陈亮 《国子策》:“今朝廷之选用,固已无间於文武若奏补矣。”
1、补荫,也称为奏荫、荫补、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
2、赵模嘉庆七年因军功奏补重庆府经历,署建昌通判。
3、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
4、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吕中令蒙正,国朝三入中书,惟公与赵韩王尔,未尝以姻戚徼宠泽,子从简当奏补。
5、正大三年重九日承务郎主簿幕蔺记。遂与偕行至京师,奏补扩假承务郎。
6、三子黄自道,为迪功郎。淳熙十五年,奏补迪功郎,大理寺丞。
7、《宋朝阶级结构》第248页说:“奏荫或可称荫补、补荫、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
8、新学成,闶奏补试者六千人,且乞临雍,继率诸生上表以请。
9、为了慰藉李妃,求其弟李用和于民间,奏补三班奉职。
10、道光2年(公元1822年)6月29日,先父弃养,是年王宪24岁,经理丧事完毕,赴陕闱乡试,以哀毁遇疾,未得入场,回里后,九斋师署洮州司马,仍延入署内课读,3年九斋师调敦煌令,复随出关;4年自敦煌归里应试,举优,行廪生,学使张大宗师翰山夫子,岁、科两试均取一等第1名,考取乙酉科拔贡,5年(公元1825年),,王宪27岁,赴陕西会考,乙酉科乡试荐卷;6年恭应朝考一等第2名,复试二等第2名,以知县试用河南,于是年8月29日到省;8年6月,代理灵宝县事,11月奉檄署理巩县印务;9年3月,卸巩县事回故里,返省后派开封谳局审案;10年7月,补汝阳县知县,12年夏,大雨成灾,秋禾被淹,地方荒歉,劝捐万余缗,以振贫民,开仓平祟,民赖以安;15年,卸汝阳任,正月到鹿邑县任事,邑有巨匪“纪三王”,招匪养奸,为盗贼窝,居民被害之家不计其数,王宪出其不意,将该犯掩捕获案,重治其罪,盗风稍息;16年2月,著以知州用,4月回鹿邑任,18年补郑州知州,州治为沿河冲途,地亩多盐碱不毛,而钱漕照常完纳,频年追呼,百姓不堪累,绅民赴京呈诉,发交本省,王宪到任后,亲自查勘,奏豁盐碱地亩丁银900余石,民困得以稍苏;19年,是年三汛安澜,王宪以协防出力,蒙河部堂粟保奏,奉旨“以同治隶州用”;20年6月,奏补祥河同知,去日州人竖德政碑;21年6月伏汛,南岸祥、工二堡决口,祥河以下俱成干河,黄流绕省城南趋,王宪奉调守护省城;22年3月,因守护省城出力,蒙鄂大中丞保奏,奉旨赏加知府衔;23年至25年,因太夫人、大夫人先后逝世,在家丁忧;26年9月,服阕起复,奉旨“仍发原省,以同知用”;28年2月,奉委署理下南同知印务,尤为出力,蒙河部堂钟保奏,奉旨“不论班次,遇缺即补”;29年,因防汛出力,蒙河部堂颜保奏,“遇缺先补用”;30年7月,委署中河通判印务,10月卸事。
11、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
12、新学成,奏补试者六千人。
13、追政和以来道官、处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
14、簿正、典簿、司库,俱奏补。
15、以父林豫任奏补三班借职,授枢密院,宣差鸡泽县(今河北南部)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