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pán c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盘曲的无角之龙。常用作器物的装饰。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白鹿孑蜺於欂櫨,蟠螭宛转而承楣。” 唐 李颀 《王母歌》:“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絶。”《明史·舆服志四》:“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夜已很深,墙壁上的蟠螭宫灯大都熄灭了。”
2、蟠螭纹眉向上竖,并往内钩,眉毛浅,若隐若现,柔中有刚。
3、之用者有:哥窑瓶、三山五山笔格、彝炉、乳炉、八角把杯、蟠螭镇纸、瓷印、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方圆壶、立瓜卧壶、双桃水注、双莲房水注、牧童卧牛水注、笔格内储水作注;水中丞有瓮肚圆式、钵盂式、低度棱肚式;笔洗有元洗、葵花洗、磬口洗、元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
4、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鼍矶砚一方,为乾隆年间所制,色青间碧,中凝白,发墨佳,周围刻蟠螭五,覆手镌乾隆手书七言诗一首。
5、清刘大?《中书舍人程君墓志铭》:“有兄一人,弟一人。程君房墨传世寥若晨星,从这件蟠螭纹墨中可见其技艺的高超。
6、另一面为阳文画面:海水中凸起蟠螭,回绕如蚰蜒形。
7、汉代蟠螭形身体和战国的大同小异,但是出现了有两个卷云纹所组成的尾巴。
9、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
10、照眼三百字,字字蟠螭大。
11、《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虬而?榱;白鹿孑?於?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12、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
13、铜器纹饰为云雷纹、蟠螭纹等。
14、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15、作蟠螭以口衔灯。
16、大空王佛”向西便是六龙蟠螭龟蚨线刻碑,刻碑全高7米多,刻字部分高4.8米,宽3.5米。
17、兽首形短曲流,饰蟠螭纹、云雷纹等。
18、仿战国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盘龙镜、龙虎镜、双凤镜、画像镜、蟠螭镜。
19、五山笔格、彝炉、乳炉、八角把杯、蟠螭镇纸、瓷印、方印色池、八角委角印色池、方圆壶、立瓜卧壶、双桃水注、双莲房水注、牧童卧牛水注、笔格内储水作注;水中丞有瓮肚圆式、钵盂式、低度棱肚式;笔洗有元洗、葵花洗、磬口洗、元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
20、铜器中有铜镜5件,为蟠螭纹镜和规矩镜。
21、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行,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接着又写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22、卷三:“作蟠螭以口衔灯。
23、清郁植《观灯行》:“乞取蟠螭玉九枝,携来遍照流亡屋。
24、《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
25、流若龙首,把节蟠螭,钮似伏狮,形象生动。
26、晚期铜镜多以云雷纹为地纹,其上饰蟠联纹或蟠螭纹。
27、后?忠仁庙东隅有一石塔,造于北宋,高5.2米,边长0.86米,实心五层,呈八角莲花座形,上雕饰蟠螭,转轮形塔刹,中仅三节。
28、第二年,“宝殿涌出,栋隆旧绮,梁修新虹……方?丛斗,楣承蟠螭,飞云翼拱,文榱刻桷”。
29、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30、五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行,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接着又写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31、上剑首格均为嵌饰料珠的沟槽式蟠螭纹,茎部八棱形,素面。
32、程君房墨传世寥若晨星,从这件蟠螭纹墨中可见其技艺的高超。
33、谓:咸阳宫有青玉玉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
34、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然,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35、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36、秦和西汉前期流行蟠螭纹镜,西汉中期流行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西汉后期流行四螭镜、日光镜和昭明镜,王莽和东汉前期流行方格规矩镜和连弧纹镜,东汉后期流行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在长江流域还流行神兽镜和画像镜。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