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阁:yán g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高阁。指皇宫或中央官署。《后汉书·卢植传论》:“当 植 抽白刃严閤之下,追帝 河 津 之閒,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 宋 王安石 《知杂王绰可吏部郎中直龙图阁知徐州》:“出临大州,进直严阁,又增郎位,以宠尔行。”★见严合。

1、成都大圣慈寺华严阁下有其所画丈六天花瑞像一堵。
2、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严阁老从一道士手中求得一副益寿延年的制汤秘方献于朝廷。
3、寺内建筑有:山门、岳神殿、大雄宝殿、方丈室、法堂、藏经楼、祖堂、禅堂、华严阁等。同时为了减少日机轰炸的伤亡,他动员全寺僧侣,在华严阁下石壁开凿防空洞,以防空袭。
4、传论》:“当植抽白刃严阁之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
5、清朝后期,楞严阁曾是道教川北会道司所在地。
6、五十年以后,后晋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重建庄严阁(又名宝严阁),高五层一百三十间。
7、应宋理宗命记天竺华严阁受赏识,特旨以布衣充辑熙殿应制。
8、位于定慧寺西南的华严阁,面临大江,背倚峭壁,是一座两层楼临水建筑。
9、宋陆游有《观华严阁僧斋》诗。
10、净源特建华严阁安置。
11、雪烦和德竣二又合计了一番,便在华严阁西面,陆游石刻下面花墙内砌一碑亭,将瘗鹤铭安置于此。
12、阁楼自下而上,依次为大殿、“文昌阁”、“华严阁”、“观音阁”。

13、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
14、楞严阁道观依龙背山山势兴建,可由洋溪镇正街道通过一巷道上阶梯经石门上山游览。
15、此后又由李一祥,萧阳明,何来淮等任楞严阁住持。
16、雄辩于大德五年(1301年)圆寂后,塔于华严阁之后山。
17、楞严阁主就是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的理想。
18、幸存的遗址只有华严阁台基与蚕皇殿,近年有关单位进行重建。
19、寺内最独特的建筑为华严阁,四面三层,建于两块巨石之上。
20、反清,大观楼、华严阁等皆毁于战火。
21、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吾州城市芝山寺,为禁烟游赏之地,寺僧欲建华严阁,请予作《劝缘疏》,其末联云:‘大善知识五十三,永壮人天之仰;寒食清明一百六,鼎来道俗之观。
22、(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这次修建,规模最大,几乎耗尽了晋王李克
23、陆游《天中节前三日大圣慈寺华严阁燃灯甚盛游人过于元夕》:“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
24、天保九年(558年),又动工兴建大庄严阁,用以庇护法华寺大佛。
25、《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碑,碑载“西山大佛”就在这里。
26、别画大慈寺两廊高僧六十余躯,华严阁东畔丈六天花瑞像。
27、亭台楼阁有华严阁、观澜阁、文昌阁、汲江楼、东升楼、御碑亭、槐影书屋、黄叶楼、乾隆行宫、浮玉斋、枇杷园、蝴蝶厅等古建筑精华,点缀扛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8、华严阁东侧有“安隐岩”,是一个不大的山洞。
29、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
30、大家沿着这摩崖石刻向东,咱们看到了位于焦山东北侧的一座面临大江、背倚峭壁的两层楼临水修筑,这就是“华严阁”。
31、其上,由北向南,设文昌殿、雷祖殿,其东建华严阁、睡仙殿。(3)严武迁给事中时,杜甫有《赠严阁老》诗,给事中属门下省。
32、工行书,苏禹圭所撰开化寺瑶严阁记为其所行书,九四五年立在太原县。
33、在华严阁门北边的花墙上嵌有“龙飞凤舞”四个大字,是清代的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
34、定慧寺、碑亭、观澜阁、华严阁、三诏洞、壮观亭、别峰庵、吸江楼等。
35、西边厢房直排为华严阁,横排为禅堂、关圣殿、二僧寮、方丈。
36、宋王安石《知杂王绰可吏部郎中直龙图阁知徐州》:“出临大州,进直严阁,又增郎位,以宠尔行。
37、据近人楞严阁主考证,认为陆羽作为弃儿,由龙盖寺积公禅师拾后曾在李季兰家寄养过。
38、华严阁是赏月的佳地,金色的秋夜,是焦山最富诗意的十六景之一。
39、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40、大圣慈寺的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华严阁下西侧的释迦佛立像等,都是许侯所塑。
41、五代后晋时北平王北京留寺刘知远,重修庄严阁,高五层共一百三十间句号。

42、华严阁是赏月的好地方,“华严月色”是焦山最富诗意的十六景之一。
43、崇祯九年(1636年),智旭前往地藏九华山,住华严阁,专劝僧俗持念地藏菩萨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