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诈立:bīng yǐ zhà lì基本解释: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详细解释: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1、这一爻辞,实际上就是后来孙子所说的“兵以诈立”这一含义。
2、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3、孙子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原则。
4、兵以诈立,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5、一些卓越的战术原则,早已是齐国人耳熟能详的事实,像“兵以诈立”、“先发制人”、“避实击虚”等。
6、继2005年度十大好书《花间一壶酒》,2006年度十大好书《兵以诈立》之后,李零又一部振聋发聩之作《丧家狗??我读论语》!
7、孙武总结战争规律,提出了兵以诈立的“诡道”思想,从此,春秋以前以“仁义”为核心的战争指导思想在战国时期已销声匿迹。
8、一本是《〈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一本是《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9、经过评选,《孙子校释》、《孙子兵法军官读本》、《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研究》4项成果获得重大贡献奖;《孙子兵学文献提要》、《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理论价值》等6项成果获得突出成果奖。顺便说一句,李零教授的《兵以诈立》写得非常好,这是我见过的讲《孙子》的书里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的一本,提供了很多准确的、清晰的知识,难懂的词句都有深入浅出的解释;而且,是最好读的一本,比
10、兵不厌诈,兵以诈立,欺骗的手法,在兵家是常事。
11、总结战争规律,提出了兵以诈立的“诡道”思想,从此,春秋以前以“仁义”为核心的战争指导思想在战国时期已销声匿迹。
12、《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13、主要著作有《兵以诈立》、《丧家驹》、《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李零自选集》、《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等。
14、兵属诡道,“兵以诈立”(《孙子?军事》),这成了春秋与其后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基本谋略。
15、中国历代的典籍,兵书战策,都对“兵以诈立”,“兵不厌诈”,“兵者诡道”的用兵之策,作了论述。
16、主要著作有《兵以诈立》《丧家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孙子古本研究》、《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等。
17、先生的《兵以诈立》,好像他也有一点类似的误会。
18、兵属诡道,“兵以诈立”(《孙子军事》),这成了春秋与其后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基本谋略。
19、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20、李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21、兵以诈立”或曰“兵者,诡者也”,是行军打仗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它的含义是:通过制造假相,隐蔽企图,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取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