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亩:qǐng m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百亩。形容面积大。《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秦始皇 ﹞遣 蒙恬 筑 长城 ,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2. 顷和亩。泛指土地面积。《晋书·郤詵传》:“自顷风雨虽颇不时,考之万国,或境土相接,而丰约不同;或顷亩相连,而成败异流,固非天之必害於人,人实不能均其劳苦。”《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只是老年的地,不论顷亩,只在‘一夫之力,一夫能种’这块地的多少上计算,叫作一顷。”3. 丈量;用顷或亩计算。《淮南子·泰族训》:“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 太山 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1、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3、各列家别口数,所劝种顷亩,明立簿目。
4、诚能经画郊野,招集散亡,约顷亩以授田,使毋广占抛荒之患,列沟洫以储水,且备戎马驰突之虞。
5、宋范仲淹《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地土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6、李世安传》:“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7、本通》:“田虽三十而以顷亩出税,乐岁粒米梁粝而寡取之,凶年饥馑而必求足。
8、《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
9、造鱼鳞图?保各有图,大则山川道路,小则人户田宅,顷亩阔狭,皆一一描画,使之东西相连,南北相照,各得其实?然后合十保为一都之图,合诸都为一县之图。
10、公躬自综覆,定输收夤卷,仍下首正之令,俾各以顷亩自实。《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土地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11、公躬自综覆定输收夤卷,仍下首正之,令俾各以顷亩,自实吏民惮。
12、殿中侍御史吕陶言:“天下版籍不齐,或以税钱贯百,或以田地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
13、兴起稻田数千顷,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
14、《后汉书?循吏传?秦彭》:“每於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差为三品。
15、自顷以来,日增田顷亩之课,而田兵益甚,功不能修理,至亩数斛已还,或不足以偿种。
16、《宋史?河渠志》记载:“县各置籍,凡堰高下、阔狭、浅深,以至灌溉顷亩、夫役工料及监临官吏,皆注于籍。
17、其庄田和庄民(佃户)不隶有司册籍?故庄田顷亩和庄民数量?不可确知。
18、南宋的一种簿籍,以保为单位,登记各户的田地顷亩。
19、行总必先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
20、王府庄田和庄民不隶有司册籍,故庄田顷亩和庄民数量,不可确知。
21、既而括地官还,皆曰:“顷亩之数甚少,且瘠恶不可耕。
22、公躬自综覆,定输收夤卷,仍下首正之令,俾各以顷亩自实。
23、经理,即查核田土顷亩、理算租税钱粮。
24、肉类总产量达到60348吨,增长2.4%;禽蛋产量3904吨;水产品养殖面积9277公顷亩,增长32.9%;水产品产量5576吨,增长2.1%。
25、有能垦起荒田,不问顷亩少多,依旧蠲税。
26、据史料记载,梅岭古道“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殿中侍御史吕陶言:“天下版籍不齐,或以税钱贯百,或以田地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
27、晋代傅玄(217?278年)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28、非与曩时异天地,横遇灾害也,其病正在于务多顷亩而功不修耳。
29、徭役负担,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30、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诸县令佐依例书历为课,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
31、自王公已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32、其录丁口顷亩,非以览富厚也,务察息耗,毋繇夺也。
33、全村土地总面积88公顷,其中粮田面积46.67公顷亩。
35、东起五叉路口,西至娘热路,中与夺底路、色拉路相交。及至青幡禁乎游惰,田赋度乎顷亩,与夺在己,良薄澹口。
36、其二是:以第一种解法的结果为基础,即一平方里等于3顷75亩,根据乘法分配律,与任何数值的平方里相乘即得顷亩数。最后一个是分配律,它表明
37、2004年,全村种植80公顷亩,总产达到4200吨。
38、先是右省杂给,率分等第,皆据职田顷亩,即主书所受与右史等。
39、《淮南子?泰族训》:“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仁宗庆历三年(1043)更定守令佐职田顷亩之限:大藩府长吏二十顷,通刺八顷,判官五顷,余并四顷。
40、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名为“度田”。
41、近魏初课田,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余斛,水田收数十斛。
42、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中国惟汉时去封建近,故顷亩户口之数犹能审悉,而过更践更之制,民皆乐就而无规匿。
43、寻山阴豪族富室,顷亩不少,贫者肆力,非为无处,耕起空荒,无救灾歉。
44、史称茅山紫阳观观额及徒众先受地顷亩并足。
45、但在“里田”的标题下,该书提出了以平方里为单位面积的土地折合成顷亩的整数简便运算方法。
46、《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僵尸千里,流血顷亩。
47、石由顷亩与其无异凡洞高处刻唐人题字,仿佛可辨。
48、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
49、存宏治十七年甲子七月刘存业序,略谓:天顺志修后至宏治甲子,又历四十余年,板刻散亡,篇帙残落,晋江陈宁以进士来宰是邑,延存业纂修邑志,记山川、道里、户口、顷亩、物产、吏治、风俗、人才等。
50、补贫下不迨顷亩,有嗣者排改检括,自今年起为定额。
51、另一种是按民契券所载顷亩?而以新颁乐尺打量?旧尺一亩约当乐尺1.0869亩?即以其赢拘没入官?创立租课。
52、被蝗以来,七年于兹,而州郡隐匿,裁言顷亩。
53、宋?欧阳修《论牧马草地札子》:“臣今欲乞令差去官只据见在草地,逐段先打量的实顷亩,明立封标界至。
54、◎口衔:《淮南子?览冥训》:“食荐梅,~味含甘,步不出顷亩之区。
55、以其田土顷亩之类为等并其余同等多少不侔者,并仿此。
56、丙午,诏京师及郡国被水雨伤稼者,随顷亩减田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