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称:xí ch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尸服全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高陵”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武帝 ﹞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豫自制终亡衣服,四篋而已。”
1、后来代代相传,袭称此号,但是也只敢称为大宝法王,不敢称无上法王,只有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
2、当时居民中王姓居多,即以乌溪江此一流段为王溪,袭称王村口。
3、《魏书》:“?武帝?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豫自制终亡衣服,四?而已。
4、此爵位于1689年改称为昂基安公爵(Duc d'Enghien),从此成为孔代家族的世袭称号。
5、许多村庄如焙前、后焙、东焙、西焙、壑源(亦称郝源,即今裴桥村福源自然村)、苏口、铜场、溪口等官焙村名仍袭称至今。
6、尼扎尔支派宗教领袖的世袭称号。
7、1780年11月初,孔多尔坎基逮捕并处死民愤极大的廷塔省地方长官,发动起义,他恢复印加国年号,袭称图帕克?阿马鲁二世(1780~1781在位)向各地发出通告,号召不同种族的人团结一致,打倒为非作歹的西班牙殖民官吏,并宣布废除万恶的米塔制和强迫印第安人购物的“商品摊派制”,减少捐税。
8、1965年成立揭西县时仍沿袭称为“二中”。
9、坂东玉三郎是日本歌舞伎界一个显贵的世袭称号。
10、是世袭称呼,游戏中这位小太郎是其中的第五代,也是最著名的一个风魔小太郎。
11、盖共工氏为古部落之最强者,自伏羲氏之末,至高辛氏时,常为世患,其子孙部落,固袭称共工氏。
12、引自《巴布尔回忆录》:在印度,得宠的异密被授予各种永久性的世袭称号,其中一个是阿札姆?胡麻用(意为权威),另一个是汗?伊?哲汗(意为世界之汗或汗之汗)。
13、肃亲王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在第一代肃亲王豪格之后,一共承袭了9次,其中第一、二、三次袭称显亲王,乾隆年间恢复原称。
14、过去,此地住户以刘姓居多,故袭称刘山。
15、民国时期,分水乡环山管区仍袭称八甲、分水管区称九甲、较场管区称十甲。
16、迪恩装备星碎雷袭称号主攻就行。
17、旧指本因坊世家世袭称号的持有人,后来也作为本因坊棋战的最终胜出者所获得的头衔称谓。
18、《通典》卷七十九:魏武王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
19、元称孩儿巷,清袭称。
20、所以另一种依新韵、入新风、使用新语言,但仍遵循传统道路的九言诗,如我的《乡思》、《悔之情》等等,其实与元明时代的九言诗已有所不同,不便袭称古风,或者称之为新九言诗也无不可。
21、1950年4月5日,县境解放,开创人民政权,县名袭称镇康县,上隶保山专区;1953年春,奉令划归缅宁即今临沧地区;1964年元月,县境西部沿边地区划出,另建新县,为维系边界地名相对稳定,故新县沿袭故名,即今镇康县。
22、人们世代虽然袭称为盐湖,其实这“湖”早已干涸无水,它的底部深达数米,尽储千万年前结晶而成的盐。
23、(《有关炎帝文化的几个问题》,载《姜炎文化论》,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何光岳先生说:“神农氏只能在一个地方诞生,而另一个地方的诞生地则无疑是他的另一个后裔,也袭称为神农氏。
24、后其子在晋仍世袭称邢伯或邢侯。
25、「风魔小太郎」(Hu-ma Kotarou)是世袭称呼,青史名留的是第五代小太郎。
26、奉敕修塔的永恩,就是杰书的曾孙,沿袭称康亲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复号礼亲王。
27、关名虽改,但后人还是袭称其为“鬼门关”。
28、但后人袭称之“经生书”,则含有贬意。
29、在一则简短的收音机演说中,吴氏把空袭称一个被孤立的行动,并把他在安然无恙归因于“上天赐的保护”。
30、金元两代沿袭称做丰州。
31、指本因坊世家世袭称号的持有人,或者本因坊棋战的最终胜出者所获得的头衔称谓。12.《文献通考》一百二十一:魏武王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
32、他们没有什么私有东西,没有世袭称号或财产,没有规定的酋长或领导人物。
33、与我国一水相隔的日本,在公元5世纪晚期产生了姓,但仅仅是代表社会政治结构中地位和职务的世袭称号,直到明治维新时期,187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法令,实施户籍登记,要求每一个日本人必须有姓,日本人才急匆匆地为自己找姓,多以居地名为姓,因此多为两字姓,这不同于中国人的复姓,日本人一下子涌现出三万多个姓,真正普及了姓,到今天,日本的姓已达12万多个。
34、说到至天使的文章,也是以抄袭称著。
35、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亦袭称曹国公,但李景隆在洪武三十二年,即建文一年(1399年)开始,到建文四年,一直忙于与燕王朱棣在中原对峙大战,不可能西来甘肃,因此,印结图上所记的曹国公一定不是李景隆而是其父李文忠。
36、高云袭称燕天王,以冯跋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