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qīnx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喜爱贤能的。《礼记·表记》:“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孔颖达疏:“言父之於子若见贤者,则亲爱之,若见无能者,则下贱之。”2.亲近贤人,爱慕贤才。《晋书·孝怀帝纪》:“二相经营王室,志寧社稷,储贰之重,宜归时望,亲贤之举,非大王而谁?”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清吴敏树《与杨性农书》:“性农非有求託於吉安者,非假光宠於吉安者,其亲贤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3.亲戚与贤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地尊礼絶,亲贤莫贰。”吕向注:“位居尊重之地,与百官礼仪隔絶,则亲戚贤臣皆无有二心也。”《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论》:“自古帝王之兴,虽係之于歷数,至於经启多难,莫不兼藉亲贤。”唐杜甫《有感》诗之四:“授鉞亲贤往,卑宫制詔遥。”★亲近贤人。《礼记.表记》:「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孔子家语.卷一.王言解》:「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
1、所谓七教,指“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谅,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强果则下廉耻”;曾子认为“七教”是治民之本。
2、母后是想包庇他们吗?朕身为一国之君,应当亲贤远佞,如若徇私舞弊,怎能让天下的百姓信服!母后你难道不想看到一个盛世之景吗?
3、蒋宋结婚后,以宋父早年和李系海外旧识,而把李作为老长辈看待;并以李办学悠久,颇有声望,为表示“敬老亲贤”,所以每次自宁到沪寓邀三五“社会耆老”叙会时,总请李也去一叙。
4、及景明初登,选政亲贤,以君国懿道尊,雅声韶发,乃抽为宗正卿。
5、公司一改以前傲贤慢士的作风,礼士亲贤,广揽人才,从此旧貌换新颜。
6、因指以示知祥,曰:“吾闻蜀土之富,无异于此,以卿亲贤,故以相付。
7、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
8、一家企业的生命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企业文化,水无孔不入,当一家企业的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骨髓里的时候,成功可计日而待也。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亲近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在我国历史上,凡能亲贤远佞者,必能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盛世,如我国的盛唐时期,因有纳谏如流的一代圣君李世民,便有了敢于死谏的魏征,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代。
10、在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中,亲贤远佞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亲贤下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12、明时节来扫墓,中华民族重孝道;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
13、濮凤,字云翔,原籍山东曲阜亲贤乡。
14、公司一改以前傲贤慢士的作风,礼士亲贤,广揽人才,从此旧貌换新颜。
15、李世民敢于纳谏,得到魏征、徐茂公、秦叔宝等一干贤臣良将的鼎力辅佐,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可谓是亲贤远佞的典范。
16、因此,“亲贤远佞”在领导干部识
17、书中典故依次为:寝门视膳、膳斥鲍鱼、振贷贫民、丹书受戒、听朝四辅、桐叶封虞、亟用贤人、戒君节饮、善言格天、自结履系、夫妇如宾、?相献规、廷理执法、仁言动众、因乐求贤、得贤弭盗、?器示戒、金人示戒、贱货尊贤、泣思直臣、询求政术、诛绝佞人、咨访相材、式闾礼土、政术谕下、雨不失期、旌贤去奸、敝?待功、井窥示警、教子务学、条陈故事、嘉奖勤学、下车问疾、遣使质疑、爱惜郎官、?物喻政、礼聘遗贤、师事名贤、教子读书、伤指自悲、运甓习劳、不卖的卢、观获进规、投签警寐、引矢喻政、开馆亲贤、习射殿廷、崇师问道、上书减膳、观图自警、煮药然须、克己任贤、奖劝循良、乐受格言、散遣宫人、遵守旧章、谕字知非、常读论语、梵香告天、借事纳忠。
18、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
19、亲贤远佞”一词来源于诸葛亮的《出师表》,由“亲贤臣,远小人”一句演变而来。
20、《顺宗实录》卷三:“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21、太原小店区亲贤北街
22、虽帝胤蕃衍,亲贤并茂,而犹沉屈素履,巾褐衡门,非所谓广命戚族,翼屏王室者也。
23、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24、居正劝帝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至讲学、亲贤、爱民、节
25、今嗣主昏虐,狎近群小,亲贤诛戮,君子道消,外难屡作,曾无悛改。
26、清明来扫墓,中华人民重孝道;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
27、熙对曰:“吴王体量聪明,善於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
28、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9、又太傅清河王横被屠害,致使忠臣烈士,丧气阙庭;亲贤宗戚,愤恨内外。
30、具疏臣鄂崇禹、姬昌、崇侯虎等奏:为正国正法,退佞除奸,洗明沉冤,以匡不替,复立三纲,内剿狐媚事:臣等闻圣王治天下,务勤实政,不事台榭陂池;亲贤远奸,不驰务于游畋,不沉湎于酒,淫荒于色;惟敬修天命,所以天府三事允治,以故尧舜不下阶,垂拱而天下太平,万民乐业。
31、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
32、并请特简通达时事、公忠体国之亲贤大臣,开馆编辑大清帝国宪法,颁行天下。
33、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
34、闵余冲薄,王道未昭,荷兹神器,如涉灵海,庶亲贤并建,牧伯惟良,天下雍熙,缅同刑措。
35、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