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悉

爱造句 2年前 (2023-09-22) 经典造句 57 0

皆悉:jiē x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尽;全都。《后汉书·应奉传》:“﹝ 应奉 ﹞到官慰纳, 山 等皆悉降散。”《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昔有故屋,人谓此屋常有恶鬼,皆悉怖畏。” 宋 吴坰 《五总志》:“ 太祖 以示上方官工,皆悉叹服。”

1、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

2、皆悉行布铁围山等。

3、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得久保。

4、《观佛三味海经?观四威仪品》:“宝帐宝盖及诸幢幡,皆悉备足。

5、逋租宿债在四年之前,皆悉原除。

6、若依圆教,一切时分皆悉不定,因诸劫相入。

7、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8、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9、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坠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10、为实,行行相植,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合,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其闻音者,得深法忍,不退转至成佛道”,大师以此结合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而创立五会念佛之法。

11、一百三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12、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

13、此十方空皆悉消殒。

14、可起太建已来讫八年流移叛户所带租调,七年八年叛义丁、五年讫八年叛军丁、六年七年逋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等,五年讫七年逋赀绢,皆悉原之。

15、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16、一者、于诸众生心行平等,二者、于三宝所起殷重心,三者、所有资生皆悉能施,四者、坚持梵行无所有缺。

17、然一切经若问若答皆悉是正。

18、《后汉书?郑玄传》:“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19、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0、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

21、开通这条热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在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外多建立一条沟通的渠道,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顺德青少年的服务体系。所谓:一)得大富自在;二)得免王难;三)得免水、火、贼盗、冤家之难;四)得多眷属,善顺和睦;五)得多人爱乐,不相苦恼,凡所言说,一切谛信;六)得无量财宝皆悉集聚;七)得此方他方一切称赞,于一切行处无怖无畏;八)得他称善名,赞于智慧;九)又得色力、寿命,辞辩相应,于亲非亲,心无分别,不生恼害;十)命终之后得生天界。

22、孔颖达疏:“此一节明人及国家天下等皆悉肥盛,所以养生送死,常事鬼神。

23、师知议云:“既称成服,本备丧礼,灵筵服物,皆悉缟素。

24、一切众生皆悉漂没生死大海。

25、清净戒法智慧解脱神通妙行皆悉同等。

26、所有化类,皆悉而还还已,当于是时,以佛力故。

27、故发心普贤行愿创办莲华定院香港别院。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

28、疟疫寒热一切病苦皆悉远离。

29、其土所有严丽之事皆悉平等无有差别。

30、若能对四圣谛有正知正见,就能断除疑结。阿耨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

31、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堵波中……若有?刍、?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32、一念一时,能于上所说微尘世界,皆悉周普,以善法雨,甘露法雨。

33、座上诸大声闻,皆悉号泣。叔毗朝夕号泣,具申冤状。

34、后在山东省沂源县某中学工作,热爱广泛,文学、网络都曾涉足,对文学之好尤甚,遨游于网络空间,恪守于做人准则,对于自己的文学作品,网友们陟罚臧否,皆悉心听取。

35、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

36、凡诸求利,皆悉如此,百姓嗷然,不复堪命。

37、其身体手足头面皆悉烂坏。

38、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

39、皆悉从坐,恭敬而起。

40、乐欲忆念色相皆悉同不。

41、凡此七人,为害乃甚,并处斩,妻妾子孙皆悉没官。

image.png

42、《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二谓(大正3?612c)?‘时频婆娑罗王久闻菩萨得成佛道,巨身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号具足,已得知见,成就五眼,证获六通,梵释四王皆悉奉事。

43、说:“知一切法皆悉寂灭。

44、众生性相,皆悉是空,暂寄有形,终归坏灭。

45、……七日出已,此四天下及八万天下诸山、大山、须弥山王皆悉洞然,……一时四天王宫、忉利天宫、焰摩天宫、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宫亦皆洞然。

46、又《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中解释三善根时说:“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著,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三无痴善根,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47、*[一、火灾],谓于坏劫时,有七日出现大火,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展转消尽,大千世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然,无有遗余,是名火灾。

48、《南史?王琨传》:“传酒行炙,皆悉内妓。

49、唐澄观《华严经随疏演义抄》卷二七:“上经中明:尘尘刹刹,佛佛生生,皆悉融摄,事事相望。

50、骄慢强梁,诸情谵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

51、出处《后汉书?郑玄传》:“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52、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53、所生之处,常逢善王,(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净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l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image.png

54、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