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缯:cǎi z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彩色绢帛。 汉 李陵 《录别诗》之一:“欲寄一言去,託之牋綵繒。”《后汉书·鲜卑传》:“詔封 乌伦 为率众王, 其至鞬 为率众侯,赐綵繒各有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昆吾国 ﹞以近葬为至孝。集大氊,居中悬衣服綵繒,哭祀之。”★语出:汉 李陵 《录别诗》之一:“欲寄一言去,託之牋綵繒。”《后汉书·鲜卑传》:“詔封 乌伦 为率众王, 其至鞬 为率众侯,赐綵繒各有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昆吾国 ﹞以近葬为至孝。集大氊,居中悬衣服綵繒,哭祀之。”
1、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
2、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顾禄《清嘉录》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
3、经略司以诸色钱买银及回易他州金锦彩帛尽往博易,以马之高下,视银之重轻,盐、锦、彩缯以银定价,岁额一千五百匹,分为三十纲,赴行在所。
4、次年元会,安帝于宫中演奏其乐,并授雍由调“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彩缯等。
5、于是莱夷乐人打着旌旗,挥舞羽毛、彩缯,手持矛戟剑盾,击鼓呼叫而到来,孔子快步上前,一步跨越一级台阶而往上登,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时,挥举长袖而说:“我们两国的君主举行友好盟会,夷狄的舞乐为何在此!
6、法信盟誓部分分述传经时应备之物品及盟誓契卷,计有七宝、金银、金环、金龙、金钮、龙壁、断环、断发歃血、丝彩缯锦、五香、命米、鱼雁、纸墨、券契、盟誓的旨意。
7、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都城人家妇女,剪彩缯为茱萸、菊、木芙蓉花以相送遗。
8、端午索有许多别称,从材料的色彩着眼,称朱索、五色丝、五彩缕、五色缕、五彩缯等;从辟病的角度着眼称辟病缯;从延寿的角度着眼称寿索、长命缕、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百岁索等等。
9、词曰:“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中霞光增。
10、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11、当然,哥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
12、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
13、一个“托”字,画出了主人公的郑重神情;而“?彩缯”三字,也把他的认真态度一笔带出;“蕴蒸”,原意为积藏、众多,此代指诗人胸中郁积的百般情思。
14、以竹作马头,马尾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者。
15、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
16、当然,歌德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
17、之后,田单组织老弱女子乘城,以示降燕,同时组织甲卒精兵埋伏于城内四周,又将城内千余头牛,双角装上锋利的匕首,身着画有龙纹图案的五彩缯衣,尾束灌足脂油的芦苇,后随精甲壮士五千余人,布下了火牛阵。
18、各司士兵“或皮铠兜鍪络以长,或毡笠绒衣结束大带,或彩缯缠头以别伍,或画衣饰甲以别营”,各据方位,行图布阵,“金鼓喧阗,旗幡炫耀”。
19、这一天,人们都会虔诚地给庭院中的花枝剪贴上七色彩缯,或扎上红绿绸带,插上小红旗,向百花表示庆贺,这就叫做“赏红”。
20、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通过马市令家人用违禁彩缯换马,番人因此混入境内私换铁器。
21、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
22、宋代还有童子剃发只留钱大,偏于左侧,叫“偏顶”;还有留在顶前,束以彩缯,名“鹁角”。
23、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24、斋饭供养出家沙门,悬挂彩缯点光明灯,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此一切功德回向,发愿往生极乐净土。上命采蓝田绿玉,琢成磐:上方造、流苏之属,以金钿珠翠饰之,铸金为二狮子,以为趺,彩缯褥丽,一时无比。
25、昔华人至异域,异域咤以牛粪金;随诘华之异者,则曰:“有虫蠕蠕,而吐为彩缯锦绮,衣被天下。
26、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
27、凉州产良马,是宋朝军马的重要供给地,六谷部向宋朝或朝贡或贩卖战马,每次达数千匹之多,而宋朝则以彩缯和茶叶交换。
28、马是草原文化型舞蹈的形象,但用竹蔑和丝织物“彩缯”制成的假马又有农耕文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