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时"台省元臣,郡邑正官及雄要之职"既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他们把持官场,只讲亲族朋党的关系,以权势财利狼狈为犴,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被排斥,无缘进身用世。
2、有意思的是,色目人包括哈剌鲁、钦察、唐兀、阿迷、秃人(秃伯歹)、康里、畏吾儿、回回、乃蛮、阿儿浑、撒耳柯思、斡罗思、汪古、甘木里、怯失迷儿等,我们原先排除的忻都公可能属畏吾儿(维吾尔族)族或回回族,而这两个民族都属于色目人,而且这两个民族中都出现过忻都的人名。
3、元代江南寓居着因各种原因前采定居的蒙古、色目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承袭上辈的官职入仕。
4、元代蒙古统治者给予包括回回在内的色目人以较高的政治地位,并以制度或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5、发表文章有《从茶、棉、葡萄酒、胡食的传播看古代西域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考》、《忽思慧〈饮膳正要〉识读札记》、《关于晋唐时期西域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等四十余篇。
6、同年,汉人南人榜(左榜)吴裕为榜眼、张守正为探花,授集贤兼国史院编修。考中的名单,蒙古人、色目人列一榜叫“右榜”,汉人、南人另列一榜,叫“左榜”。
7、明河南省邓州(今邓县)人,字鼎石(1366-1402),元色目人后裔。
8、但所有享受优免的人户,包括朝廷大臣之家,都不免里甲正役,只免杂泛差役。元代前期?杂泛差役的承担者是汉人和南人中的民户?还有一部分色目人民户。
9、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
10、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应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厌魅、诱掠逃驱、轻重罪囚,及边远出征官吏、每岁从驾分司上都存留住冬诸事,悉掌之。
11、色目人赛典赤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昆明)。
12、元代的海南岛,出现了许多北来的异族面孔-蒙古人和色目人。
13、近十余年来国内元代色目人研究综述
14、元朝开科取士,分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两榜,前者优于后者。以初试及复试两榜均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前身武昌高师生物系就读。
15、延?二年开科取士,主要也是录取蒙古、色目人。
16、元朝时候,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属于色目人。
17、元代前期?杂泛差役的承担者是汉人和南人中的民户?还有一部分色目人民户。
18、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他转徙逃匿。
19、国人暨诸部”即蒙古、色目人作右榜(蒙古人以右为上),“汉人”、“南人”作左榜。
20、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
21、作为元色目人重要部分的回回人问题,既引人注目,又错综复杂。“玄为色之母,无色为玄,元色未辟,其光玄玄,一者,玄之谓也。
22、钱塘县,观谰楼,几个金发碧眼,操着生硬汉语的色目人,一边品着今年的新茶,一边欣赏着窗外浮光跃金的景色。
23、宋钱易《南部新书》丙:“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24、《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阙,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25、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
26、可以说,陈校主富有前瞻思想,他懂得科教兴国,倾资办教育,培养众多人才。赛典赤.瞻思丁入滇时,带来了不少的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旱人、伊斯兰教徒。